
凌通国学院20-236《论语》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8-27
凌通国学院20-236《论语》:【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可欺骗他,但是可以冒犯他。”
孔子并没有给他讲事君以礼、事君以忠之类的话,却直截了当地讲:对君王要讲真话,不要虚假,不可欺骗他,但可以冒犯他。“犯”就是犯颜直谏,不必太顾忌他爱不爱听。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也是事君以忠的具体表现。只不过孔子提醒子路,从政,与国君接触,什么样的君主都会遇到。因此你要明白,把握好一个基本点“勿欺”,就可以问心无愧,尽到臣下的职责了。
这句话的重点就在这个“勿欺”二字。就子路的性格为人来看,直言犯谏他肯定能做得到,但关键是出发点,是初心。如果是出以忠诚、出以公心,为国家利益着想,你尽可以有话直说,这样当然很好。但如果是出以偏私之心,或者是为了博取强谏的名声,说空话、放空炮、提出不实之词于实际无补,这些都有“欺”的嫌疑。
张居正讲,为人臣者,有匡正君王的职责,发现君王的错误,一定要谏言,甘冒得罪的风险而不顾。而如果你明明看见他有错,却不指出来,反而唯唯诺诺跟着附和赞美,那就是欺君了。
区别在于你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还是站在老板的立场。喜欢巴结讨好往上爬,或者希望不要惹怒了老板自己倒霉,那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见老板犯错,会影响业务进行、公司发展,就做那个唱反调的人,这是站在老板的立场。
好员工的标准,就是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
好老板的标准,就是总能站在员工的立场。
批评,对于老板来说,是奢侈品。人性的弱点,嘴上都说虚心接受大家批评,实际上都痛恨别人批评冒犯,甚至痛恨带来坏消息的人。所以没人批评他,也没人告诉他坏消息,有过而不能改,发生了什么坏事,也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那就危险了。
20200827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