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向芒格提问: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
第六节:理性的二重含义
字数:1851,,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熊市价值投资的春天》第一部和第二部在京东,当当等网商平台皆有销售

在上文中我为了阐述什么是理性这个抽象的概念,从理性的对立面非理性进行介绍,非理性带有感性成分,更容易理解。非理性是人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系列本能,这些本能存储在人的基因深处,一旦在环境刺激下,本能就会发作,本能发作时人的思考被剥夺掉了,思维失去了对人行为的控制权。理性是非理性相反的一面,是人用思考,用大脑分析、研究,形成对长远变化,对本质变化的穿透现象的思考和判断,并基于这种超越现象、立足长期、立足本质的判断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下面我从正面阐述理性的具体内容。实践使我意识到理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理性包含知识和智力,第二、理性是指人在面对问题时,让知识、智力获得并保持对人决策和行为控制的能力。
智力有残疾、智力有缺陷的人理性吗?肯定是不理性的。也就是没有知识、没有智力就没有理性了。理性是包含着知识和智力的,理性是应用知识和智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没有知识、没有智力就没有可能拥有理性,人因为没有知识和智力会走入非理性。人类早期知识贫乏,得了病通过求神治病,遇到重大事情的决策通过占卜、求神决定,这都是因为没有知识导致的非理性。理性包含着知识和智力,没有知识和智力谈不上理性。
我们看这样一个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奠定了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牛顿的知识和智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然而牛顿在股市里面赔了一个底朝天,最后留下一句:“我能够计算、预测星球的运动,但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在巨亏的无奈下,牛顿退出了股市。人类历史上最智慧、最聪明、最有知识的牛顿,在股市投资过程中,没有保持住理性,陷入了非理性,并且因非理性而巨亏。这个案例说明什么?光有知识,光有智力,并不能自然理性,理性还包含一种知识和智力之外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什么呢?
就是一种遇到事情,能够抑制住人的动物性,始终让人行为由知识和智力决定的能力。这就是我在前文中说的,人有两个决策中枢,一个中枢是本能,另一个中枢是智力。本能比人的智力在控制人的行为上有优先权,本能是总司令,智力是副司令。理性要求用智力来思考问题,决定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智力必须要进行一场斗争,从本能手中夺回决策控制权。克服人的动物性,让大脑来支配人的行为,在克服动物性之后,让知识和智力有机会成为人行为的决策者,这就是理性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第二个内容的重要性远超过知识和智力。获取知识和智力当然也不容易,但是任何人只要勤奋都能获得。尤其现代教育也比较发达,而且你要拥有的知识和智力一旦获取,它就不会丧失掉,你学会了1+1等于2,你终其一生也不会忘记。但是理性不一样,理性首先很难获得,因为我前面讲动物本能发作是你体内发生了一种由激素控制的化学反应,用意志来控制这种物理性的化学反应是相当之难的,大部分人是难以克服的。某一次克服了这种体内的化学反应,但是另一次你就又克服不了了,所以理性还不是一劳永逸的,某一次克服掉不意味着以后都能克服自己的动物性,不存在这一次克服终身都能克服的情况。克服动物性的难度比知识、智力大得多。
根据我的投资实践,我认为知识在理性中的重要性不超过1/3,甚至更低。理性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是克服动物性,也就是理性的核心内容是克服动物性。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1940年赴美,主要是靠股票投资生活。于凤至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取得了极为杰出的成绩,于凤至坚持只买不涨的冷门股,远离热门股,于凤至买进的冷门股会较长时间不上涨,与此同时其它热门股会大幅上涨。在其它股票涨跌的过程,冷门股保持原来的低位。此时于凤至不动声色,就在其他人不断咒骂冷门股而放弃的时候,于凤至进一步买入冷门股,时间让大部分人放弃冷门股后,冷门股出乎意料开始向上缓缓上升。之后居然出现了突飞猛进的飙升势头,而且上涨速度非常惊人,眨眼之间甚至超越了所有股票。
于凤至发现那冷门股大幅暴涨后心里忽生不安的感觉,她认定上涨孕育了新的风险、危机,于是将手里的股票尽快出手。在于凤至手中股票出手不久,已经从冷门股变成热门股的股价逆转开始下滑。于凤至坚信“物极必反”的道理,她知道任何一种始终处在居高不下状态的事物,迟早会发生逆转,股市上每有盈余,她便购买房产用于出租。于凤至当然也上过学,但是于凤至一定不比牛顿更聪明,更有知识。于凤至所掌握的知识比资本市场绝大部分基金经理要少,但是于凤至却成功了,为什么?因为她有一种坚持低了就是安全,高了就是风险的朴素常识,并且用这种常识有效地控制住了非理性情绪,最后取得成功。于凤至的投资成功证明控制动物性比知识和智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