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769):20211020抖音直播主演讲——通胀加剧利多银行(上)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10-30

点击收听:20211020抖音直播主演讲——通胀加剧利多银行(上)

图片

尊敬的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杨露。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也为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世界被迫半封锁,黑天鹅突降,打了全球各个国家一个措手不及,全球市场情绪大恐慌,股票市场断崖式的下跌。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董宝珍老师率先提出中国经济是非结构性状态暂停,疫情利多银行等众多的观点,目前大家又面临了巨大的难题,全球疫情放水到底是对还是错?放水之后的资金流向了哪里?放水之后的通胀到底对中国投资市场带来了哪些机会?放水对中国银行业到底是利多还是利空?我们作为投资者,未来我们投资的方向到底何去何从呢?接下来我们有请董老师为我们一一来进行解答。

通胀利多银行。在这里这个标题涉及两层含义:

第一,现在或者接下来的时间将发生通胀。

第二,通胀发生后将会利多银行。

通胀是发生了吗?为什么发生?以及通胀发生后?为什么利多银行?现在的通胀实际上在疫情爆发后,全球中央银行大规模印钞,大规模放水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回到2020年的年初,当疫情爆发的时候,全球实际上面临着一个可怕的连锁危机,那就是疫情首先引发恐慌,第一时间令全球资本市场崩溃。

在全球资本市场崩溃后,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抑制住金融市场的崩溃,则金融市场的崩溃必将演化为实体经济危机。当实体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失业率以及其他的一些经济问题必然最终演化为社会危机。这一逻辑脉络,它的起点是疫情引发的恐惧,恐惧如果不被抑制,则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连锁发生。关于这个逻辑脉络,可能有人觉得是夸大其词,不是夸大其词。如果当时疫情爆发时候没有全球联合大放水,实际就完全有可能走出这个路径来。

大家知道疫情爆发之后随之发生了中印边界冲突,而且中印边际冲突是印度挑起的,印度为什么要挑起?印度难道不爱好和平了吗?印度实际上是很爱好和平的,但是他一定要挑起,因为印度国内疫情失控了,失控以后它就要转移矛盾。这个事件其实就是疫情危机,包含着转化成全面社会危机的风险。所以当时全球的中央政府第一时间共同采取的行动,消除危机全面传导,全面恶化的关键性链条,那就是全社会的恐惧,只要能抑制住全社会的恐惧,就能够打断危机传导的链条。

于是全球的政府着眼于消除恐惧,那么怎么样消除恐惧?很简单,消除恐惧的方法不外乎两点:

第一,消除损失感,让人们感受不到疫情给他们带来的损失感。

第二,增加获得感,让他们不仅没有损失,还有收益,哪怕这种收益是暂时的,是虚幻的,重要的是用这种暂时的收获消除恐惧,从而切断危机全面传导的链条。

当时如何消除损失感,如何增加获得感?想一想,去年的春天,全世界的人都被封禁在家里,没有办法展开实体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消除恐惧感,增加获得感的唯一手段是印钞,放水,制造泡沫。我跟大家说去年春天各大政府大规模印钞,实际上终极来说必然引发泡沫,一定要引发泡沫,也一定因为过量印钞,最终引发通胀,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通胀。但是如果当时不印钞就是犯罪,不印钞就是错的,所以印钞放水立马制造了泡沫,与此同时也埋藏下了全面通胀的种子。

印钞和放水之后立竿见影,全球资本市场上立即止跌,美国甚至出现了创历史新高,甚至于是每周都创历史新高。美国通过海量放水使得美国人的金融资产因疫情增加了15万亿美元,这样恐慌就消除了,损失感没有了,而且有获得感。所有的效果都是疫情防控所必须的。如果制造不出这个效果来,疫情防控没有防住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就全面爆发了。

通过放水让这种全面危机没有前提条件,但是他也导致了两个必然的不利局面。第一,金融市场出现了罕见的泡沫。第二,全面通货膨胀已经无法避免。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先表现为大宗商品全面上涨,于是引发了传导性的一系列基础原材料的价格飞涨,以至于有很多基础原材料的价格是翻倍的。这一现象是必然,是当时全面印钞与全面放水所必定如此的,不可能不发生,一定要发生。

通胀就于今年中后期现实化了,通胀是注定的,通胀它的本质是用通胀困难取代疫情危机。为什么这么说?通胀是一种很好的机制,它让疫情给某些领域带来了深刻的不利影响,转化为全社会人们共担,每一个人少出点钱,最终把疫情的损失社会均摊。

大家要知道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有些行业面临的全行业危机和绝大部分行业内的企业要破产。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你不管这些行业,这些行业就全面亏损,全面破产,非常悲惨。那么通过印钞,像这些行业要么直接给钱,要么大规模放贷,这样这些行业就活过来了,而直接放贷大规模给钱,那些钱都是印出来的,印出来的钱救了某些特别困难的行业,最终又引发了通胀,这个过程本质上是把疫情对某些行业的严重影响转化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有限影响,所以通胀它是有意义的。

第二,通过把疫情危机转化为通胀危机,使得矛盾的成本和代价的负担拉到足够长的时间。现在看来这场通胀应该通过一两年的通胀过程,使得对疫情危机的成本的支付不要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那样大家受不了,把它拉长。所以我总结一个规律,放水能够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能够消除人们的损失感,增加人们的获得感。但是放水不能消除疫情给人类社会经济带来的客观损失。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这个观点,放水只能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不能消除疫情,封闭人们的行动,国与国之间的交通贸易被影响这个客观的不利,客观的不利必须由全人类共同承担。

现在的通胀就是承担客观的不利。你不可想象一个疫情来临,通过印钞毫发无损,GDP增速也没降,通胀也没上去,轻舟已过万重山,不可能,最终要有成本和代价,成本代价被有效的转化为通胀了,转化为通胀以后就均摊了,大家的购买力都下降了,就均摊了。

第二,人类厌恶通胀,通胀是不利的,但是由于通胀伴随着人类至少几百年,所以人类不恐慌于通胀,不会因为通胀引发全面大恐慌,在大恐慌下引发踩踏式崩溃。所以人类有相对成熟的应对通胀的手段和策略,大家也很难过,但是大家情绪不会恐慌,于是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原材料大涨,很多行业都因为成本上涨陷入了阶段性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第一个论断阐述完了,通胀是必然的,是迟早的,而且现在刚刚开始,要存续一段时间。既然通胀刚刚开始,要存续一段时间,它将必然的影响实体经济和金融投资,影响各行各业,这种影响是怎么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通胀带来的影响,通胀与投资的关系。

我总结4个影响

第一,在常识上通胀使得人们手持的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所以通胀使得人们的消费能力至少阶段性下降,从而一些消费类公司阶段性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非必要消费品,这是常识。

第二,在通胀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的主要矛盾,取代了疫情危机后,通胀如果进一步上升,就会演化成恶性通胀,恶性通胀不符合人类的利益,人类所以人为的通过印钞和放水制造了一个通胀,目的是转化疫情危机。

假如此种转化恰到好处的把通胀转化为良性的,我们把疫情危机转化成良性通胀,这一步其实最高的,但是如果操作不慎,把疫情危机给转化成恶性通胀了,那还是前门送狼后门迎虎,那操作就失误了。

而当前以美国为例,9月份美国的 CPI可能已经达到5%以上了,美国的长期利率才1%左右,所以美国的通胀已经处于良性与恶性的边界地带。

如果继续放水,继续印钞,那么就会走向恶性通胀,而恶性通胀对社会对老百姓的伤害丝毫不逊色于疫情。恶性通胀很可怕,良性通胀还有建设性意义了。据资料显示,2%左右的通胀还可接受,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超过5%甚至挑战10%的通胀,那就是危机,那就是动乱的源泉。而现在美国的数据已经超过5%了,正处于良恶边界,良性通胀与恶性通胀边界。与此同时我们也已经看到美国正在进行债务管理,约束借贷行为,对放水政策已经开始进行自我约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