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宝珍电台(713):基金经理道歉是市场转折的体现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08-09
王贤纯:董老师周末好,上个周末我们被“道歉”新闻刷屏了,就是有一位大v说:像我这么有钱的人,怎么会向你们这些穷人道歉?听到这句话我是感到很惊悚的,因为他所谓的穷人就是那些金融资产都有300万以上的合格投资者。金融资产300万以上已经占我们社会的一小部分了,还被他命名为穷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另外你觉得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该不该向投资人道歉?因为上半年的时候也有一位大v他在雪球上引起了轰动,他也是对他出资人说你们不要在这里唧唧歪歪了,有本事你就自己赎回基金。您怎么看这些现象?
董宝珍:我刚才百度了一下基金经理道歉这个关键词,立马弹出,公募私募都在道歉,而且我看一下道歉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道歉,说“对不起各位尊敬的出资人上半年没做好,业绩有回撤,而且我们最大的失误没有追买新能源电动车”,就是说他没抓住当时最热的板块。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基金经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道歉,或者说如果这个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之内收益不佳就该道歉吗?没抓住当前最牛的大牛股,我就应该道歉吗?
这些道歉现象背后要给道歉行为提供一个原则,我认为从现代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来说,资产管理人道歉应该不是基于短期的盈亏,而是基于他的行为是否违反了他的底层投资逻辑和核心投资理念,如果你游离了你的底层投资逻辑和核心投资理念,且这种游离是错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道歉,因为你犯下了原则性错误,是低级错误,什么叫低级错误?一个基金经理脱离了他的底层价值观、投资逻辑、投资理念而引发了错误,这时是需要道歉的。但是由于市场涨跌引发短期波动,而不是资产管理者游离了底层逻辑,也不是资产管理人买了高估,买了泡沫,看错了标的,而是别人恐慌导致了下跌,形成的阶段性损失他是没有错的,有时候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他买的股票下跌导致他净值损失,是不是他错了呢?不一定是他错了,不要认为基金的重仓股下跌了,就必定是基金管理人的错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提出一个概念,四个关键词:永久性收益、永久性损失、非永久性损失、非永久性收益。
永久性收益是什么呢?比如说公司内在价值是一块,你以4毛钱买入,它涨到一块是永久性收益,它再也跌不回去了,这6毛是永久性归你。还有一种就是永久性损失,买泡沫的它有可能带来永久性损失,就是你买了泡沫以后,他损失很难在短期内给你涨回去,也许10年之后才能回来,所以永久性损失才是真正的损失。
非永久性收益就是买泡沫赚的钱,这个时候赚的钱体现为收益,而且在买了以后泡沫被吹得更大了,泡沫吹的更大过程中所形成的收益,我就管它叫非永久性收益,这个非永久性收益一定是会吐出来,因为它内在价值只值一块,你3块钱买入它又涨到6块了,你体现为赚了一倍,表面体现你很有能力,但实际你没有投资能力,你买泡沫赚的钱是非永久性收益,利用中国基金经理的道歉我现在跟大家说一下,那些道歉的基金经理绝大部分是持有赛道的。凡是持有赛道的,这会儿要么就已经公开道歉,要么正在道歉的路上,这个就是非永久性收益导致的结果。
买泡沫,当时就立竿见影,当时就翻30%乃至50%但这是幻影啊,懂投资的人,他一定不进入非永久性收益,我是非常懂投资的,我知道这是非永久投资,所以我不参与,所以出现今天这一幕基金经理集体道歉,并且从这些道歉信中也可以看出来他们是不懂投资的,他们还要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中去。对于非永久性收益的概念是很重要,真正的懂行的人他不进入非永久性收益中去的,我说过一句话,我不挣泡沫的钱,从泡沫中挣到的钱不是属于我的。所以现在赛道爆发了,但是他们还没明白自己为啥出现这个困难了。包括我说过,买银行那帮难兄难弟们,他们的损失是非永久性损失,所以咱们很多现象你可以概括成理论。
非永久性损失反义词是非永久性收益,非永久损失就是三傻。蓝筹银行也跌的离谱,但它是非永久性损失,它的损失是不真实的,就像非永久性收益的收益是不真实的,所以资产管理界包括投资者他要识别现象的真假,他始终要考评这个现象合理不合理,说泡沫之后还有泡沫,高估又高估又挣的钱,那个钱是不是真实的能落到你手里了?我说过永久性收益就是4毛买一块,你说4毛买上,它最终回到一块,而且回到一块它是掉不下来的,永久掉不下来。
但是一块钱东西以三块钱买上涨到15块钱了,收益确实是很诱人的,但是它是非永久性的,它一定是崩的,反过来非永久性损失,也是不真实的,你一定要审问他的损失和收益是不是真实的,咱们回到低估的金融银行类来说,它是非永久性的,它现在有的市盈率三倍多,不可能的,非永久性损失,它的损失是不真实的,而且价格特别低的时候是吸纳的机会,但是总的来说就是说永久性收益就是低估,低估的幅度就永久性损失,就是你买的泡沫就永久性损失啊。永久性损失、永久性收益、非永久性损失、非永久性收益,一定要注意这4个概念。
资本市场是有个特点,就是假的和真的同时存在,80%是假的,跟客观真相是反的,所以在资本市场上挣钱最核心能力,就是要甄别现象的真假,所谓现象的真假就这个现象的合理性。所以今年道歉的这帮人,去年他在赛道中始终是不看估值。
王贤纯:当他们在追捧这些泡沫的时候,我们劝他们要防范风险,因为我们知道以后会产生一个永久性的损失,但是他们处于一个狂热的状态,当他回撤到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才会开始反思,但是其实已经后悔来不及了。
董宝珍:好像他们也没反思,我刚才还看了一下他的道歉文章说:对不起我的净值下跌了,因为今年没追买新能源汽车,他应该讲没有真正的反思,讲回到道歉,由于一个基金经理买了以后股价下跌,只要它战略方向是对的,符合正确的底层投资逻辑,他就没有必要道歉。因为战术这个东西他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你作为一个管理人,你不可能把每一个细节都把握得准的,这是需要理解的,他在战术层面客观上是避免不了一些暂时性的困难,但是这种东西不值得道歉。
这就是这个游戏的本质,这个游戏的特点就是市场天天就波动是不可预知的,在这种情况你买上以后它就跌了,或者跌的大一点都是正常的不值得去道歉,因为你道歉就意味着你错了,你得真知道自己有没有错,股价下跌不意味着管理人是错的,股价上涨也不意味着管理人是对的,李录的原话,“一个人所管理的资金连续上涨5年,我也不好说他是懂投资;他连续跌5年,我也不好说他是不懂投资,我得看他持有的什么。”这话是很客观的,他持有什么他就知道他的估值、资产质量、质地、内在价值,他就很快知道他的行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所以这个道歉不要轻易道歉,你自己作为一个掌舵人,你不能说作为一个船长对着队员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往哪开了,对不起,我们找不见回家的路了,那这队伍就散掉了。
王贤纯:这一个永久性的损失,它可能就是3~5年,它也不会重新回到之前的点位,所以的话他们即使到其实道歉也没用,因为他已经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了。
董宝珍:道歉就是说有那么点营销的味道,有的这个时候就又回到了怒客户,去年大v的跟客户在网上吵起来了,惹怒客户在我看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王贤纯:对,因为他是这么说,他说像我这么有钱的人还会向你们这些穷人道歉吗?其实我觉得他是否正确,是否拥有真理,不是以他是否有钱去评判的,难道你有钱你就不能道歉吗?你就不会错吗?
董宝珍:这就是人的说话风格了,这位大V我接触过,我对他一直印象不错,他确实有些小个性,但是当客户不理解的时候我们是要和客户沟通交流的,而不是和客户叫板,是要相互尊重的,如果实在讲不通,那就会面临分手。
王贤纯:因为我是说我也跟很多客户接触过,因为我们都是直销的渠道,所以很多都是志同道合的客户,在面对有时候回撤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来安慰我,他们还是很放心的,然后有一部分有个别客户他会心情有点着急,我觉得在面对客户心情着急的时候,你要体谅他,不是去敌对他。
董宝珍:如果你在跟客户打交道的时候,你平静不下来,你因为客户说一句话你就能恼火的人,你就没有啥投资能力,这个就是一个净指标,你要懂投资的人,你就跟巴菲特一样,巴菲特说话很幽默了,并且说的话也不复杂、易懂,道理也讲清楚了,客户也听懂了,你要没有这个能力说明你并不知道你投资标的到底未来会怎么样,所以你会着急,你要真懂你不着急,对吧?
王贤纯:其实我觉得这个还不止体现在一个说话的态度,他还体现在一个人生的价值观上面,因为他把有钱人和穷人分开了,我觉得就是人越有钱,其实他的钱是从社会得来的,但是他到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是应该反馈到社会的,不能把有钱和没钱把它隔离掉。
董宝珍:资产管理业把钱汇集到一起,由管理人管理。钱成了资产管理人与客户的纽带,但是如果所有人只是为了钱才聚到一起,他凝聚不住,他就长久不了,因为在挣钱的路上,股市波动比大海的巨浪都起伏,遇到起伏时需要大家团结,互相不怀疑,互相支持,所以需要的纽带是超利益的,应该是价值观,应该是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只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在基金遇到困难的时候,净值下跌的时候,利益出现了损失的时候,大家才能够看得远,看得深看得远还能互相不怀疑,你看现在基金经理跟他的客户争斗,主要是因为互相怀疑了,信任在萎缩,所以钱只是表现,在钱背后的纽带,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是志同道合,但是现在很多管理人和出资人矛盾很多,乃至于一段时间不涨,出资人就很恼火,然后基金经理就道歉,道歉文章也不是很诚恳,就是糊弄一下,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他基金的纽带不是共同的理念,不是共同的价值观,不是志同道合的。你看他们都是不认识的,通过中介机构连接,中介机构也参与进来了,中介机构对基金经理很恼火,说你挣了管理费了,我每天面对的客户天天骂我。中介机构也恼火,实际这个体系他们为了利益凝结起来,管理人委托一个代销机构,代销机构就把他的客户组织起来,快速的就拧成一个基金,一天就能卖100多亿。这100多亿涉及的几万人甚至几千人,他彼此没有理念的认同,他都不知道这个人的理念是什么,他就听说这个人很赚钱,由于连接大家只有利益,当利益突然在市场没有波动,矛盾就出现了,所以资产管理界的销售模式注定决定了他会让出资人和管理人之间缺乏互信,所以需要改革销售模式。
王贤纯:一边通过渠道把产品卖给大妈,一边又抱怨投资人,你们要提高认知。主要是现在一边跟你们说不要底部卖出,而出资人要控制回撤,与开始说要越低越买很矛盾。
董宝珍:资产管理人,比如你委托一个代销机构,这个代销机构每个客户都是大妈,大妈买菜时三分钱二分钱都很在意,大妈注定在回撤的时候是坐不住的,所以必定会吵吵闹闹的,你资产管理人应该尊重资产管理的规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你就不应该要大妈的钱,这是你的道义责任,但是你却要了大妈钱,当大妈规律性的坐不住大妈指责你,你又指责大妈跟大妈吵起来了,这个资产管理人是非常蛮不讲理的。
他明知故犯,他就知道资产管理的钱是很难挣的,一路波折,80%不挣钱,直接耗到20%的时候,大部分人没这个耐力,你就得找到与你这种投资模式相适应的出资人,你要为找到这些出资人做大量的工作,咱们的“董宝珍电台”广播视频讲的理念、讲的逻辑,使得很多人都听明白了,老董他们是这样,凌通是这样想问题,他那个模式必定是波动的,波动他是不管的。
王贤纯:我曾经很久一段时间都不理解你为什么把很多的研究很多的理念对外分享,之前很多人问我说你们分享这么多,还有必要买你们的基金吗?后来我知道你其实这个是看得非常远的,因为你是想把你的理念这些分享之后让他去认识你,从而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董宝珍:我是这么想的,你跟我是不是一路人,我方便于你做出选择。另一方面我还是有一点,搞理论概念,我还是想写点文章,也是一种乐趣。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利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说他就知道老董这个家伙这个模式有这种缺陷,他就知道咱们就有这种缺陷,有这种特点,我知道了行了我能理解了,但是如果你不做这个工作,他以为你完美的比巴菲特都厉害了,他把你想象的太完美了,因为中国股市特别能出现短期巴菲特一年就涨很多,他就认为你不可能回撤、不可能遇到曲折,当现实遇到了他就承受不了,这样就相当于你找对象,你就没跟女方或者是对象说明你的缺点,导致对方很失望。
找客户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代销机构把大妈给闹进来了,另一方面大妈有规律性的承受不了波动之后,又批评大妈,根本不对,但是为什么他们这么愿意这么做呢?因为它有激励机制,这个社会都是聪明人都是琢磨钱的,但是琢磨钱他为后来的“道歉”就埋下了种子。
王贤纯:董老师经过我们聊天,我就更坚信我们不要通过代销渠道,而是一个自募集的模式去一步一步踏实的找到我们志同道合的人。我们还要继续坚信,我们做投资最主要还是求到立德为本,当你做正确的事为出资人获得收益,这个也是必然的。
董宝珍:我做结束语,咱们是在商言商谈这个事情就是谈投资,你看向他的出资人道歉的基金经理,我们再一次看到都是赛道股的持有人,这个道歉作为一种现象,实际上揭示了赛道,因为它高估的太厉害了,目前正在去泡沫的路上,就演化出道歉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表象,背后的本质是高估的一定去泡沫,它也有个过程,它慢慢的要回到它合理估值,这些赛道股的合理估值在哪儿?从它的最高点腰斩以后都很难说是不是合理,所以他是必定要腰斩的,我预测能力很低,但是我现在不是预测,我是讲的最大的道理,你超越合理估值超越的太多了,第二个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悲剧是什么?赛道股下跌,低估金融股也下跌了,这种下跌是假摔,所以价值规律让赛道回归,回归于合理估值。
从低估标的突然和赛道一起下跌的时候,实际上这个下跌给普通人带来很大的压力,但这种现象是假的,这是违反规律的。价值规律决定了赛道下跌,决定了低估上涨,但是低估也给跌开了,所以这个时候市场又失真了,又出现了畸形的扭曲,而这种扭曲也是假的,你如果没有资金,我觉得也没有必要,你想想你3.5倍市盈率买的现在变成2.9倍市盈率了,你说这个真的是太离谱了,就等着如果有资金,你需要利用现在的市场非理性扩大自己的利益。
王贤纯:投资人继续擦亮眼睛,要看到哪些才是本质,哪些是现象,哪些是短期的,哪些是长期的。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