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导致银行“多少”风险,后置至“何时”?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0-04-27
今年以来,银行股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也有很多所谓”坚定”的银粉卖出了银行股,市场有很多看空银行的投资者。
董老师做了4次公益直播,发了多篇文章详细地阐述他的观点:疫情利多银行。董老师认为疫情不会让银行的资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克服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必然走向信贷宽松,信贷宽松必然增加银行收入,增加的收入足以覆盖增加的不良,从而疫情加速了银行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董老师为何能得此观点,是做过大量的研究,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结合了大量的数据,以追求抓住事物本质的目的才总结出来的。
当董老师说得很多,伴随的反对声音也就越多,主流反对声音是认为“银行风险后置”“董老师无视现实的经济困难不客观,不理性”。在这个专家横行的时代,有不同观点可以互相促进,这也是公共平台的价值和意义。董老师最渴望有理有据的批评意见。一场辩论比赛,正反双方提出不同观点的时候,各自拿出论据来支撑,对正反双方都好。董老师已经分享了所有的研究和观点,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银行的表现得出疫情之后不良率会稳定,也欢迎对方拍砖反对。但是我们看到,反对者高喊着“风险后置”的观点,而且明着暗着说董老师不理性不客观,但是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和分析。
说风险后置,到底具体的风险是多少?信贷宽松带来的营收大增能否抵补风险?风险后置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投资市场如战场,我们需要具有严谨和客观的态度,很明确地论述,不能囫囵吞枣,藏着掖着,不然会给很多投资者带来摸棱两可的感觉,严重地甚至会引起恐慌。
对于风险的“大”和“小“在没有一个参照物的情况下, 他是很主观的感觉,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对于”后置”时间是到下个月,还是下半年,甚至明年,大后年........ 需要有明确的说法,不然就是一个主观的臆想!而资本市场是一个放大人性的地方,特别在下跌行情,更容易制造恐慌,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只发不超过10个字的帖子,没有任何数据、论证和逻辑!而是尽量保持理性客观,尽量透明地呈现自己的证据和逻辑!
我们期待更多投资者能分享更多具有清晰的逻辑,扎实的论据的内容,能具有更高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