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限理性下的投资原则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4-12-01
保守主义思想家刘军宁先生所著《保守主义》一书,经过完善第三版再次发行。《保守主义》一书对保守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我本人拜读过刘军宁先生的《保守主义》第一版,就整体上看刘军宁先生的书是一本社会学著作,没有涉及投资。但在书中前几章阐述了保守主义的基础观点,这部分内容对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刘军宁先生在《保守主义》中写到:“保守主义是建立在相对的无知论基础之上,保守主义与全知论是争锋相对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理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不能保证人总是受理性牢固控制,理性征服了自然界很多难题,但从未完全征服自身欲望,而且永远也不能完全征服欲望,非理性是不能避免的。理性是黑暗世界中的烛光,绝无能力照亮整个宇宙,但只要使用得当足以使人绕过深渊。”保守主义思想简单的说,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都坚持慎重的原则,不搞盲目的变革。因为人定胜天是错误的,人只是自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有一丁点小聪明,同时又包含着巨大缺陷的能思考的动物。这种思考能力绝对不具有认识一切、掌握一切的可能,从而人不可能对外部环境形成快速、全面、整体绝对正确的认知。人只能长期专注在有限的范围内,一点一点的积累起阶段性的认知,这些认知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必须经受多次的试错和反复才能接近正确,不可能一下子就对整个环境形成整体的认知。于是要小心谨慎行事,坚信被时间和历史证明的常识,对未经时间检验的新理论、新观点、新做法表示怀疑态度。
不相信人的能力,保守主义相信什么?相信客观秩序和自然法则。保守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规则和秩序,这种规则和秩序绝对地支配了事情的发展和变化。规则和秩序具有永恒不变和绝对支配的特性。人需要认识这些客观秩序,借助于客观秩序实现发展,认识客观秩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日积月累逐渐才能认识到客观秩序。在认识客观秩序的过程中,时间与专注是关键,客观秩序是一个潜藏在所有表面背后的抽象逻辑,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全面认知,必须长期专注于其中。投资界很多投资大师都不轻易改变投资模式、投资对象,原因在于只有专注在某个领域,专注于某种方法中,才能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规则和秩序,之后才能够利用规则和秩序,频繁改变会导致在调整变化中,无法深刻地体会到规则和秩序。巴菲特、芒格、盖茨在回答什么是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时,同时认为“专注”是成功最重要的素质。
保守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信客观秩序与规则起决定作用,永远不怀疑秩序与规则的决定作用,无论身处何种境界都不怀疑。在现实投资实践中有很多价值投资的信徒,在特定环境下,在眼前局面的压迫下,最终不再相信规则的绝对有效性。持续下跌造成了迅速的资产损失,以及极端恶劣的舆论环境,让很多价值投资者在最后时刻对价值的绝对力量产生了怀疑。严酷的局面最终压垮了投资人对基本规则绝对性的信念,对规则绝对有效性的信念丧失之时,就是悲剧和失败的开始。持续的低迷以及价格与价值的大幅偏离是价值规律不允许的,这是永恒绝对的,几百年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在极端低迷发生后,确定无疑的反向运动,从来没有出现过意外,这一规则一直是稳定发挥作用。然而投资人在陷入某种预期之外的境遇时,心理压力迫使他最终放弃了对客观秩序绝对有效性的信念,从而违背了客观秩序和规律。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白酒持续低迷,以至于成为最大跌幅的行业,在这个过程中,白酒投资人在过去一段时间受到的挑战是罕见的,然而白酒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产业,是人类经济活动中利润率最高的产业,是所有产业中不需要对生产经营进行变革的产业,人类尤其是中国人喝白酒是千年的文化,不会消亡,这是一种客观的秩序和规则。虽然它持续低迷,但基本面的优势和估值水平的优势决定了,超低估值的白酒股散发着耀眼的金光。但受到眼前局势的干扰,投资人对最基本规律绝对性的信念淡化了,大部分人在眼前困局的压迫下不再相信这些最恒久不变的东西。保守主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信客观秩序与规则起决定作用,永远不怀疑秩序与规则的决定作用,无论身处何种境界都不怀疑。规则是永恒的,你要怀疑它,它就不会帮助你,你要坚信它,它最后就会回报你。
保守主义强调人的认知缺陷,反对争战主义,所谓争战主义中国投资人最熟悉,大部分中国投资人是争战主义的信徒,他们相信人是绝顶聪明的,可以在资本市场上靠人的聪明才智获得超额收益,于是频繁交易,追求各种技巧,以致于中国有很多发达的自动交易系统、自动决策系统和软件系统。争战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我能!我行!我一出手立即大获全胜,我不仅在一个行业能行,我在任何行业都能行,我不仅一种投资模式能,我所有的投资模式都能。我是绝对理性,全知全能的!”反观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罗杰斯、芒格、费雪以及格雷厄姆一系列成功的例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是争战主义者,而是“呆鸟”主义,他们不进行频繁的市场交易,也没有对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学说盲目的拥抱,他们长期信仰古已有之的一种理论,他们投资模式往往是唯一的,且几十年不变。如果说有变化也是在自己的体系中进一步的升华,比如巴菲特从捡烟头变到长期持有成长股,这种变化是更像呆鸟主义进化。同时在投资对象上都是有限的,不频繁换股和频繁调整投资对象,他们很少对过程进行干预,一旦投入就对看上去惊天动地的过程变得麻木不仁,仿佛是一个呆鸟在旁边呆若木鸡的看着,不参与、不介入、不变化。呆鸟主义的想法是我没那么大的能力,我不是万能的,理解不了所有行业,因此我就在一二个行业,甚至在一个行业里,我也不可能对所有操作方法都能有效的利用,所以我的操作方法就是一种,中间复杂的过程也不是我能驾驭的。这种对自身的聪明才智的否定和不自信,导致了在行为上的极端保守。最终长期投资回报率的优势证明了这种保守的作法是正确的,证明了人是一个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是有能力缺陷、情感缺陷的。
除了争战主义与呆鸟主义的差别,我们还看到投资管理界的组织形式上出现了相反的局面,巴菲特、罗杰斯、费雪组建的决策团队全部是个体户,伯克希尔作为全球最大最成功的投资公司总部只有九个半人,罗杰斯没有助手,费雪也是孤家寡人,费雪的办公室只有一张椅子,一个人。与此相反,雷曼公司有数百名博士,几千名研究人员,长期资本公司是一群诺贝尔奖获得者组织起来的团队。庞大的组织体系多人决策的团队最后走向破产,个人决策出现大量成功。他们之所以要组织复杂高学历高智商的团队是有一种认知:人的能力是无所不能的,把一群人组织起来力量更强大,组织一群人的综合智力到处争战,全面出击可以取得超额收益,但事实是雷曼公司最后倒下了。长期资本公司则把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家组织在一起,最后也倒下了。他们违反了一个基本的常识:人是有缺陷的,即使一群人仍旧有缺陷,让有缺陷的一群人过度决策,最后失败了。简而又简的个体户们,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于是只投资于很集中的产业,然后不参与复杂的过程,尽量让客观形势来自然发展,自己耐心的等待自然变化。
因为你不是万能的,所以你不可能理解广泛的领域,只能理解一个小圈子,并且在小范围里长期思考,最终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一旦你视自己为无所不能、到处参与,必然处于一种错误的认知。这就是能力圈原则产生的根源,坚持能力圈的人,实际是坚持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强调集中投资仍旧是这样的,为什么要集中?因为人作为有缺陷的动物只能理解有限的对象,不能够对所有的对象全部形成正确领先的认知,所以只能认识有限的对象,能力圈下的集中投资是保守主义思想的必然结果,价值投资是保守主义在投资领域的应用。
从投资管理来讲,面临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组织团队,应该在保守主义指导下组建小团队,在有限固定的对象上投资,少决策,在投资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限制个人才智的发挥,而不是像倒闭的雷曼那样组织宏大的团队,把成败押在人的才智上。保守主义在社会管理上主张小政府,强调因为人本身就有认知缺陷,大政府会放大缺陷,所以政府只能成为一个守夜人的角色。对于投资管理者本质上也应该成为守夜人,不能成为组织体系庞大到处征战的好战分子!资产管理比的是谁更耐得住寂寞,谁更善于冷眼旁观,谁更能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