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对保守主义与价值投资的思考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2-11-08

自国庆节在凌通价值网主办的投资交流会上,听了中国保守主义学者刘军宁先生的演讲后,我对保守主义由兴趣变成了一种信仰,我本人通过阅读刘军宁先生的书,大体知道了这个学说的大概,以下是我关于价值投资和保守主义的思考。    

 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

 人的理性不足和人性的不完美构成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保守主义认识到人这种动物在理性度、在情感系统上是有缺陷的,人有不能克服的自身缺陷,人不是万能的,所以必须保守行事。《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自然界本有的绝对智慧和绝对理性,是完满无缺的,只有大自然才是伟、光、正。人是大自然派生的,人继承了一部分的自然智慧,但没有继承全面,人是半成品,是残次品!因此有先天缺陷的人,解决任何问题都不能做到绝对完美,也不可能对复杂事物一下子就认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提前设计出完美的与客观完全一致的解决方案,人不具有一下子掌握真理的能力,所以需要慢慢来,一点点积累来应对各种事物,从而人在广泛的实践过程中,总得摸着石头过河。

 保守主义认为人的智力和情感有缺陷,因此保守主义不相信人可以凭理性思考,建立起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和复杂投资问题的一劳永逸方案。可行的做法是信任,依靠经过在广泛领域、在较长历史时期内,经过无数现实实践过程,形成有效的方法原则。因此保守主义重历史实践效果,没有历史就是最大的风险,保守主义不重视没有历史的新理论、新东西。买新股,买没有历史的新公司是有风险的。一种方法,一种策略,如果没有在历史上广泛地成功过,其就不值得采用,无论投资对象还是投资策略,如果没有重复发生的历史业绩,它就不值得依赖。

 保守主义不排斥变革

 保守主义不是守旧,不是怀旧,不是固步自封。保守主义的全称应该是:“以保守实现变革和进步的主义”,保守主义从始到终都是解决如何以最稳妥,最经济原则实现变革。保守主义对停留于原地和回到过去毫无兴趣。保守主义是为了解决如何最恰当最稳妥实现变革才产生的,保守主义从来、永远不反对变革。

 保守主义反对重起炉灶式的变革,反对割裂历史的变革,反对以主观设计为依据的突变,主张在原有存在和原体系下的完善和优化,主张以原有体系为根基的渐变,修修补补、逐渐完善是保守主义推动变革的主要原则。在现存体系中一定存在不足和问题,在现存体系中一定有无法适应新局面的问题,因此变革是必须的。以投资体系为例,投资体系的变革与完善是以原有体系(该体系本身大方向是对的)为框架下的逐步以实践效果为标准,不断修正细节不足,改正细节错误。在一个已经正确的框架上,对体系不做修改,变革和完善的是细节,在体系结构上有效的做法是做减法,结构和体系越单纯越专一,越有质量。现实的投资者最喜欢把多个体系合而为一,这是不断地推倒重建的另一种形式。不要忘记保守主义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有缺陷的。人用好一种体系和方法远比用好多种体系方法容易,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最基本、最简单的最小单元,远比把多个单元集合在一起使用容易!一个投资人如果不断地就基本投资对象,基本投资原理进行跳跃式改变和重建。其将一事无成,一会学巴菲特,一会学索罗斯,是不断地推倒基础体系,重起炉灶,必定不能长期成功!在体系结构上做减法。如《道德观》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

 保守主义重视连续性并容忍不足

 如果投资人的投资原则和投资对象,决策依据不是连续的,是变来变去的,并且频繁的突变是一定不能成功的!任何投资体系都有一定问题,只有长期坚持基本的体系框架不断完善,最后能获得圆满。如果天天搞革命,天天这山望着那山高,则会引发严重问题。对于体系的某些问题和不足,给予容忍是必要的。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只要他们的优点,不要缺点是一厢情愿的,容忍不足也是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

 让智力不足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是保守主义的工作方法

 保守主义基于人的智力是有限的,以及面临的环境是无限复杂的,为此保守主义在解决任何问题时着眼于:“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能力、智力不足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程度。”为此,保守主义只做自己成功做过的事,只做历史上他人多次成功做过的事。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只做一件事,不同时面对多个课题。集中投资正是这种思想体现,使自己相对于解决的问题能力不足,不过分明显。与此同时在通过选择熟悉了解,简单的课题,降低任务难度,增加成功率,不选择难题,不进入复杂。对外选择容易的事,在课题选择上不迎难而上,回避难题,对内做做过的事,从而尽可能避免人的自身缺陷带来的风险。有把握时才下手,遇到难题等待资源、条件、能力都成熟时再解决,通过等一等,放一放,慢慢来让事物的难度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保守主义与《孙子兵法》的战争原则是一致的,孙子强调易胜,易胜就有把握没有风险,孙子强调用绝对优势攻打处于绝对劣势的敌人。强调“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本质是用我最强能力,解决最简单的问题!这与巴菲特的投资名言“只找到可以翻越的一尺围栏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我专敌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强调放弃一切难打的仗,放弃一切没把握的仗,回避一切强大的敌人,集中自己的力量,壮大自己的战斗力,等待敌人出现易于被战胜的时机,和一个已经处于失败的敌人交战,不需要勇武和能力轻松取胜。孙子是世界上最保守的将军,他只和已经陷入绝境处于必然失败的敌人交战,不挑战任何强大的敌人,不挑战任何有难度的任务。进取勇敢的将军大部分死于战场!孙子也罢,保守主义也罢,其实就是抓软柿子,如果实在没有软柿子可捏,修整队伍,提升自己,不强为,等待硬柿子变成软柿子。或者等自己有捏硬柿子的能力。

保守主义在成功的路上加快脚步,从不成功领域退出。

以我为例,我持有大秦铁路和茅台,目前想投资阿胶和燕京啤酒,苏宁电器。用保守主义的原则来看,我应该投资阿胶。因为茅台的盈利是基于我认识到:“以历史和文化为基础有提价权的快速消费品可以长期成长”的理念和体系的成功,这一认知被实践证明是正确。且快速消费品的大牛股是世界范围的现象,加上提价权更易成功。因此进一步投资应该延着这一思路去选择,应该扩大坚持这一思路,这是保守主义的思想。保守主义扩大已被证明的认识上的投入,从长期不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领域退出。

 我对燕京啤酒的兴趣是想做一次格雷厄姆式的安全边际,但大秦铁路的不成功令我非常怀疑格雷厄姆模式有太多限制性前提,后来我又认识到自己对格雷厄姆模式认识不足,安全边际的折扣自己放的太宽,无论怎样过去几年我在格雷厄姆式安全边际上没有成功。按保守主义原则是没有必要扩大自己在不能成功领域的投资,只有有大量成功先例前提下才扩大介入。保守主义在投资上是支持扩大在已经盈利的公司上追加投入。停止甚至退出不盈利亏损的公司。是除掉杂草,浇灌鲜花,不是相反。在没有成功先例时,因为下跌加大介入,是想当然的意气用事。但现实中大部分人愿意加大不涨或下跌的公司仓位,减少上涨公司仓位,并且美其名曰:“去有余,补不足”,这种行为是老子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吗?

 投资宪政体系的建设

 投资也罢,社会管理也罢,都是以人作为出发点,都面临人性不足的难处。同时,社会管理和投资管理都是处理无限复杂的高难度课题。这二个问题高度抽象之后,本质完全一样。小政府的宪政体系与巴菲特的能力圈基础上的投资体系本质一样。如果不是因为人性和智力的缺陷就不需要能力圈,正是因为人的理性有缺陷,无法应对复杂的难题,因为你有能力缺陷就不能管理很多的问题,只能缩小到有限的课题上来。所以必须缩小他的能力圈半径,使其有相对的集中优势。

 宪政就是利用长期积累形成的规则体系管理社会,并在较长的历史时间内通过不断完善这个规则体系,依赖这个规则体系管理社会。被实践证明了的方法累积成宪政系统、规则系统,因循这个规则系统管理社会,宪政不特别依靠于人的聪明才智和杰出人士,主要靠规则体系。执行这个规则系统的人是越少越好,人越多人的缺陷被放大的可能性就越大!小政府和能力圈原则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避免人性的缺陷。

 在投资实践中,人固有的缺陷同样是重大风险的来源,而且投资的失败更多是由于人固有的智力和情绪缺陷所导致的。投资者也需要一套投资宪政体系,投资人靠长期投资实践形成的一系列原则体系构成的行为规则,依靠这些规则投资才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手段。脱离了这些规则凭小聪明,凭所谓的技巧都没有规律性成功的可能性,宪政保证了很多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投资宪政也是保证投资者能够在复杂动荡的资本市场上走下去的核心依靠。投资人需要投资对象选择,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的体系。投资宪政和国家管理宪政都是在实践中摸出来的,是在较长历史过程中多次实践最后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原则体系,而且这个原则体系永远没有终结要逐渐完善。逐步的修改补充。

 社会需要以小政府的宪政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投资人需要以较小的能力圈为基础的规则体系,不靠聪明才智,而靠规则,不相信人而相信实践检验过的规则体系,并且不断的完善这个规则体系,谨慎、稳妥的开展自己的投资事业。

 这是我自己在长期实践中,尤其是听了 刘老师的演讲之后,体悟到的一些东西,我现在也不知道这些想法是否真的就是保守主义的想法,我也不知道这些想法中还有哪些错误的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我非常愿意和大家讨论保守主义和价值投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