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制衡的股市难以稳定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8-06-12
中国股市不断地在政策救市和政策打市过程中大起大落,关键是市场没有创造一种自我平衡的逻辑和结构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指出,基金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方面要有大局意识,要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规范投资理念。基金公司管理层和员工要充分重视,要认识到维护稳定的重要性,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与其说证监会在要求基金稳定市场,要求基金公司以大局为重,勿宁说证监会在哀求基金公司,不要扰乱市场稳定。
中国股市的基本事实是:目前决定股市变化的是基金。如果基金有政治意识,能顾全大局,市场就能稳定,如果基金坚持绝对的局部利益观,那么中国股市就只能看基金脸色变化。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中国股市稳定与否完全决定于基金?市场主体单一化,一基独大是问题的原因,而导致中国股市一基独大的原因是,中国没有同步发展多种投资主体,长期坚持“独生子女”政策,把促进基金的发展等同于投资主体机构化,实际上,投资主体一方面需要机构化,另一方面机构主体还要多元化,如果没有投资主体多元化,而只有投资机构单一化,那样必然导致一基独大。和历史上的一股独大,导致上市公司建立不起有效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一样,一基独大也一定不会造就多元博弈,理性制衡的稳定市场环境,市场的方向只能由独大机构的利益、心情、喜好决定。不会出现稳定的市场,从而也不会让大局稳定。
制衡是一切市场的基础,制衡是资本市场上健康发展的核心。中国股市不断地在政策救市和政策打市过程中大起大落,关键是市场没有创造一种自我平衡的逻辑和结构。市场内部不同主体的充分博弈是市场形成稳定的前提,必须要有几个势均力敌的多种投资主体通过博弈,共同决定市场的变化和走势的前提,如果没多元的投资主体为前提,那么实现市场稳定是不可能的。
目前A股市场的投资主体存在着单一化的情况,这种单一化使得势均力敌的博弈难以出现。使得政府不得不成了重要的市场角色,使得政府不得不不断地给基金上政治课和稳定课,市场变成了基金和政府博弈来维持平衡。更进一步的讲,投资主体单一化问题如果不解决,则A股出现某种困难和不稳定带有必然性。发展多种投资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最迫切的手段。
当监管机构连恳求带威胁地要求基金促进稳定时,毫无疑问表明我们的市场有问题。监管层当然应该在关键时刻促基金顾全大局,这并不是不可以,而且在当前市场结构下还显得尤为必要;但根本的办法,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多元投资机构,让机构主体多元化消除单一机构绝对影响、控制市场的不正常状态。
就具体方法而言,当前,应该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因为,随着中国持续的发展,民间资金极其充沛,同时,沿海发达地区很多产业都面临着结构性调整,有相当多的资金正在从生产和制造领域退出,这些资金普遍处于闲置和寻找出路的状态中。如果我们能够大力发展私募基金,以私募基金为工具引导民间充沛的资金和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的资金进入股市,这样,一方面优化了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增加了市场稳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提供了足够多的源头活水。进一步说,发展私募基金目前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只需要管理层给一个肯定的态度和必要的引导,就可以强有力地促进私募基金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虽然比公募基金要松散,但国外的经验已经证明,私募基金的出资人资金都比较充足,并且有产业经验,因此,他的理性度明显地要高,这样,私募基金的行为就更加趋于理性,从而增加市场的整体理性度。
通过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最终在中国市场上形成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资金三足鼎立的格局,那么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就有了内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