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研究比调查更重要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5-09-22

投资人给我发过来一篇《北京商报》记者对北京白酒市场调研后写的文章,文章标题叫《茅台五粮液节前销售遇冷有经销商称没卖出一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白酒批发商、酒业电商、超市、烟酒店等渠道发现,茅台和五粮液的销量远没有企业预想得那么好。有经销商竟然爆料,一个月没有销售出一瓶茅台酒。


对此投资人焦虑的询问,是否高端白酒会发生持续的衰退。面对这个问题以及记者的调研,我意识到我在过去一段时间所形成的一个白酒产业变化趋势的认知,被这篇记者调查所证明,我的新认知恰恰可以解释这个记者的调研。


下表是我对白酒存在三大问题的认知:

白酒陷入调整的三大问题及解决方法和解决时间

目前白酒的价格泡沫、渠道库存问题已经解决,正在解决的是经营者主体过剩。今后一段时间,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将有可能持续接触到经销商反应经营困难无法生存,而很少接触到反应经营良好的情况。这种原始调研数据拿到之后,如果直接依据经销商的经营表现,得出行业处于全面困难之中的判断,一定是错的。因为白酒行业复苏的过程又有一个非常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经销商退出阶段,白酒产业的渠道经销商有260万家,除了价格过高渠道库存量过度之外,白酒更需要解决若干年来,产业过度膨胀形成的主体过多问题,这个问题作为这一轮调整中,最后一个问题将逐步完成。整个产业的复苏是以消除绝大部分已经严重过剩的经营者为特征的,大约50%的主体会在最近几年被迫退出。50%以上的经营者即使在复苏的过程中经营也是一天不如一天,30-40%的经营者勉强维持,只有10%经营者体现出复苏和增长,这种极少复苏和绝大部分衰退是未来白酒在分化中复苏的典型特点。所以从最直观的调研看,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定是困难的多、复苏的少,但不可能因此形成还在持续衰退的结论。


调查研究作为一个联合词组,先是调查后是研究。但对于形成正确结论,我的多年经验是,对调查所得到资料的解读分析和正确把握能力,是决定结论正确的关键,研究重于调查。调查本身面临着样本是否有代表性的问题,可能样本是不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特殊资料,所以对数据的处理是关键。正确处理调查所得数据,需要对行业的深层逻辑,对行业的经营特征有深刻的理解,这种深刻的理解需要若干年的长期积累,不是一个新手、一个媒体工作人员走一圈之后就能具备的。没有解读能力的调查甚至会有负面的作用,因此,用研究统领调查,把调查纳入一个产业发展深层逻辑体系进入思考是根本,调查只是一个起点,用基本的经济发展规律看待具体现象,用产业发展的规律看待现象才能有正确认知,就事论事的被表面现象牵着鼻子走是一定会出错的。


白酒过去两年形成的太多的基于简单调查就下结论的误判,因为调整起于茅台,所以茅台就不行了。因为高端受到的打击比较大,所以低端是蓝海,高端衰退、低端是蓝海、茅台会衰退,这些都是基于表面就得出结论。如果低端是蓝海人类就不会进步,各个领域低端永远是红海,低端永远不会成为蓝海,蓝海注定只能出现在中高端,中高端失去未来的想法,是违反最基本常识的。目前中国在所有低端领域都面临过剩,由低端转向中高端是中国整个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如果低端可以成为蓝海,中国经济为什么要转型呢?


即使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以承担调查工作,但分析能力最快也得在接触这个产业三年之后才能具备,达到超越众人的分析能力至少需要五年以上,这就引出一个投资实践中最重要的概念——专注。只有专注才拥有分析能力,如果不专注就认识不到这个行业的经营规律,认识不到这个行业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甚至也不知道这个行业有哪些特点。对接触到的现象分析,需要建立起对产业发展变化基本原理的认知,还要对产业发展变化所处阶段有正确认知,要知道产业内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这些主要矛盾与具体现象的关系是什么?没有对产业三到五年的深层接触,是不具有分析能力的。深刻的理解没有任何捷径,只有长期专注和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


巴菲特投资领域很少,但是他特别忙,从早到晚都在忙,他就是持续专注和钻研,不断的提升自己对产业对所投资公司的理解能力,达到一种神奇的效果。他说:“通常的情况是,对方第一句话刚讲到一半,我们能通过前半句话就可以知道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懂不懂这家公司,第二,如果懂,这家企业是否具有收购价值。所以,在98%的情况下,潜在的卖家只说半句话,我们就能结束谈话”。1982年巴菲特花钱登广告求购公司,并公布了条件:


“我们对具有以下条件的公司有兴趣:


1巨额交易,每年税后盈余至少有五百万美元;


2持续稳定获利,我们对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3高股东报酬率,并甚少举债


4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


5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6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与对方太多时间。


我们承诺完全保密并尽快答复是否感兴趣,通常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很多人对巴菲特听对方说半句话就知道该不该投资,认为巴菲特5分钟就知道该不该投资感到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因为巴菲特长年专注形成的一种能力,其研究判断能力是长期累积的。有人说巴菲特快速决策的能力,来自于一种艺术化的超人般神秘的能力。其实巴菲特的快速决策始终是基于逻辑分析,只是巴菲特长期累积将逻辑进行了模式化,把不重要的东西剔除,只抓最核心的东西,缩减了时间而已,整个判断的推理过程一点都没有缺少。唯一的差别是他提炼出一种模式,能快速用这种模式处理眼前的对象。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达到了这种深层认知之后,基于简单事实快速决策的体现。


总而言之,调查是基础,但最重要的是研究,研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研究能力来自于专注,只有专注才有研究能力,才能对现象正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