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岁钱背后的投资对象选择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5-03-11
春节里,压岁钱是最具特色的习俗,我的人生历程中,所得到的最巨额的一批压岁钱是我祖父给的二元,那是在七十年代中后期,一开始祖父给我们的是五角,后来涨到一元,最后是二元。一般的亲戚给的压岁钱大约是祖父的一半,现在的小孩你给他两元压岁钱,恐怕小孩会非常生气,现在的小孩一笔压岁钱平均大约在几百元水平,比我们小时候所能得到的压岁钱涨了几百倍,问题来了,这个压岁钱的多少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压岁钱是长辈对晚辈的某种情意的表达和祝福,从本质上压岁钱是一种人际关系消费,压岁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本。人际关系的维护成本,首先决定于全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在七十年代所能得到的几元钱,与今天所能得到的几百元巨大的价差,原因是两个时代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收入水平变化的过程中,压岁钱水涨船高。另一方面即使压岁钱是人际关系的维持费用,多与少就决定于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远近强烈的影响了压岁钱的多少。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在家庭内部所能得到的最高压岁钱往往来自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某一个年收入100万的高收入者和一个年收入5万元的低收入者,给小孩的压岁钱是一样,那么高收入者会受到负面评价,压岁钱的定价受三个因素决定:
一、社会平均收入水平;
二、每个人的具体收入;
三、彼此的相互关系远近。
压岁钱的定价机制受社会平均工资的影响,受付钱者的收入影响,与付钱者和收钱者的相互关系有关系,这种定价机制其实是普遍的人际关系消费的共同规律。
因为人是群体动物,所以总要形成人际关系消费,形成一个巨大的人际关系消费市场。在这个领域人际关系商品的定价与压岁钱的定价一样,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个体的收入水平、以及彼此的相互关系是关键决定因素。促进人际交流的消费品,价格首先与社会平均收入直接关联,社会平均收入增加此类商品的价格会同步涨价,持续的社会收入水平增加的过程也是人际关系商品价格持续增加的过程,压岁钱的持续上涨实际是人际关系商品价格,随人均收入水平上涨而上涨的一个具体案例。我和我的助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问了他们所得到的最高压岁钱,助手们来至不同地区,年龄也有差异,但统计下来大体上是能证明压岁钱固定占到了月均收入的一个比例。我对过去四十年,自行车、茅台酒、压岁钱、人均收入进行对比:
发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交往的支出始终是与收入水平成固定的正比例关系。只要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人际关系的相应费用同步变化。
40年前一辆自行车要卖到100多元,相当于几个月的人均工资,一瓶茅台酒7元,相当于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四十年前,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可以买20瓶茅台。进入九十年代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一辆自行车,此时买一辆自行车的花费,跟买一瓶茅台酒的已经非常接近了。这意味着相对于七十年代,茅台酒与自行车的价格比从20比1变成了1比1,茅台的价格相对于自行车价格上涨了20倍,自行车的价格虽然没有下跌,但相对于收入的比率大幅下降了。时间推移到现在,一瓶茅台酒的价格在千元,而一辆普通自行车还是几百元,一瓶茅台酒可以买两辆普通自行车,自行车的价格占收入的比例大幅降低到10%,而茅台始终维持在收入的四分之一上下。
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规律,用于人际关系维护的某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与人均收入形成稳定的正比例关系,这个比例长期看不会改变。只要人均收入增长,用于人际关系维护的商品价格就涨。自行车这样的商品价格与人均收入没有正比例关系的规律,在人均收入增长的过程中这些商品的价格基本不变,相对于收入水平占收入的比例在持续萎缩,自行车,手表,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都有这个属性,这些家电进入人们生活的时候,几乎要半年的收入才能买一件,随着社会进步很快其价格占收入的比重就大幅下降了,我们在物质生活领域的水平提高,总是由于大件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占我们的收入大幅下降而体现出来的,没有这一点也就无法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在人际关系领域在精神享受领域,相关商品的价格与收入水平成固定比率关系,只要收入水平上升,他的价格就同步上升。这就是压岁钱涨价的本质,巴菲特买的喜斯糖果为什么有提价权,把喜斯糖果的用途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喜斯糖果主要是送礼,食用价值并不是主要的,本质上喜斯糖果是美国的压岁钱,喜斯糖果的用途跟我们中国的压岁钱完全一样,差别只是中国的压岁钱是直接给钱,美国人是买成礼物,(在这个问题上含蓄的中国人很直接,直截了当的美国人倒变得含蓄了)。
通过过去四十年压岁钱、茅台酒价格、自行车价格、人均收入对比表,我想揭示的道理是,在资本市场投资应该远离“泛自行车产业”而亲近“泛压岁钱产业”。自行车、手表、家用电器、汽车构成了“泛自行车产业”,他们与自行车产业的发展逻辑是一致的,四十年前,自行车是广受欢迎的产品,产品供不应求,甚至成为结婚的标配。然而四十年后绝大部分自行车企业都陷入了困境。“泛自行车产业”的经营本质决定了其没有办法持续创造价值,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其价格占收入的比例是持续大幅下降的,此类公司的成长与发展逻辑上只能是阶段性的,九十年代的四川长虹依托彩电快速进入生活的进程,股价几年内快速上涨了几十倍,随后却迎来近20年的下跌。根据姜广策先生对日本股市过去二十五年市值在一万亿日元公司的统计,发现日本股市出现了整体无回报的现象,下图是姜广策先生对日本股市一万亿日元市值公司的统计:
日本是全球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过去二十五年这些公司所带来的回报少得可怜,完全没有十年十倍股,二十五年来实现十倍上涨的公司只有几个(统计范围只包括一万日元市值以上公司),这是为什么?下图是姜广策先生提供的过去60年日本股市的回报率,可以看出基本上日本股市没有回报,虽然过去60年日本经济从废墟上发展成为最发达经济体!
原因是日本产业特征是以“泛自行车产业”为主,不像美国不断有原创科技和新兴产业,日本并没有原创的新兴战略产业,日本整体以“泛自行业产业”为主,虽然日本在“泛自行车产业”做得最好,并实现了全球扩张,但回报整体上低于存款。
回看中国股市,大部分公司都属于泛自行车产业,而且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及日本,中国“泛自行业产业”的长期未来,因此不会比日本乐观,投资人应该回避“泛自行车产业”,长期投资者不应该在“泛自行车产业”中下注。目前如火如荼的汽车产业以及家电制造产业,未来将重走自行车产业的老路。投资人应该高度重视“泛压岁钱产业”,向压岁钱产业靠拢,过去一部分人认为茅台的提价是腐败驱动,这是没有明白压岁钱产业的商品定价机制,商品价格随收入水平可长期提升,这一特性保证了“泛压岁钱产业”具有无限成长的逻辑可能。“泛压岁钱产业”包括医疗服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医疗服务会增加,同时,某些名优特色医疗服务提供者,会不断提价,人们对旅游、高端消费的支出会增加,优质的旅游景点会不断提价,高端酒的提价更是如此。
我特别想说小小的压岁钱背后,包含着无限的经济逻辑,未来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人类竞争的主战场将不是物质商品的制造,日本式的成长模式将会衰退,靠高效率进行物质商品生产,将会越来越无利可图,未来的经济成长动力,一方面来自原创科学技术,带来的新市场需求和劳动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满足人类人际关系和自我享受需要的压岁钱产业将会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