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价值沙龙:中国成长股产生机制及行业来源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11-12-01

本文是我在凌通价值沙龙讲演提纲:


一、成长股产生的总原理:

经济特征优势加所在经济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优势是成长股产生的一般机制。


二、美国成长股的分布:

美国成长股有两类:

1、消费、零售、健康服务业

 

2、、超高端高技术制造业。

  

三、美国成长股产生根基性原因:


消费、零售、健康服务业成长股产生的根源是:

人口优势+强势政治文化优势造就的全球化优势

超高端高技术制造业成长股产生的根源是:

教育、科技、创新优势+强势政治文化优势造就的全球化优势


四、美国成长股行业发布和产生机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庞大的人口优势和巨大的母国市场优势是食品、饮料、大型零售类成长股的先决条件。新加坡、瑞士等中小国家无法产生大型消费类成长股!美国、中国具有无人能比的人口优势,从这一点看中国有产生食品、饮料、大型零售成长股的根据。

美国食品、饮料、大型零售类成长股不是靠自主提价实现成长,而是靠无限扩大主营收入、无限扩大市场范围,无限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成长,开拓国际市场的根基是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美国强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是推动美国消费食品零售类成长股全球扩张的根本保障。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影响力短期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靠扩大开拓国际市场,无限做大主营收入的成长模式行不通。中国的消费类成长股只能立足本土靠提价权实现成长,靠长期提价实现盈利能力提升是中国消费成长股的内在逻辑,无提价权垄断消费公司不能长期成长。只能够维持一定的阶段成长,比如,啤酒,乳业等。


五、日本没有成长股的借鉴意义


日本是全球500强企业最多国家之一,但日本的全球500强企业都不是长期成长股,投资回报率低。


日本没有成长股的启示:

非独有,非绝对垄断的制造业不能产生成长股,制造业的价值只体现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就业,但不能促进股东利益。中国目前是在走日本的成功之路,中国发展也是靠制造业,因为日本的制造业没有成长股,所以中国的主体产业制造业也很难产生成长股。  日本人口一亿多,收入是中国的10倍,消费能力与中国一样,但日本也没有产生消费类成长股。日本的消费公司几乎找不到有提价权的公司,日本的国酒清酒售价低于啤酒,日本人也没有大规模送礼的传统,所以不能靠提价成长。日本没有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其制造业外的消费公司不能向美国企业一样全球经营。


六、中国成长股只能产生在有提价权的消费类公司和垄断的互联网服务企业

结合美、日两国的情况,中国与美国一样是人口大国,有利于产生消费类成长公司,但中国不能实现全球化扩张,所以只能占住本土市场,然后靠提价权实现成长。日本做为一个靠制造业成为经济大国的国家,无成长股,说明中国的制造业无论多么强大都难产生成长股,中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会实现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加,加之中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存在着一批承载着中国文化,有长期提价权的公司,从而中国会产生成长股。

真正的有提价能力的消费类产业可能出现在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酒类和中医药类。以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可能性最大!关于垄断的互联网服务企业留到下次再讨论。


主讲:董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