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凌通谈政策分析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9-23

网友在论坛上发表文章《看凌通博客文章后有所思2》提出凌通长期的文章里面不包含或很少触及政策分析。网友的观察是正确的,在过往的很多文章里基本不涉及政策,这首先并不意味着凌通不承认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对走势的影响,但是我们所表达的一个根本观点是谁是“王道”,政策是王道还是价值是王道,王道的含义就是必然胜利、必然成功。凌通认为拥有低估就会必然上涨,就能一定成功,所以从投资的根本保障来讲,最安全的、最可靠的、最根本的、最基础的是价值低估这个王道,低估在手什么也不怕包括外星人入侵都无所谓,低估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将引发上涨和盈利,所以投资的根本依据和基础是低估,是王道,这也是价值投资全世界流行的原因。

政策在经济学范畴内,它属于有形的手,有形的手的基础是无形的手,无形的手是根源,无形的手是低估了就会反转,就会上涨,无形的是基础和决定因素,但必须借助于有形的工具。政策往往扮演一个工具,政策是有形的手,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形的手决定有形的手,有形的手只是无形的手的代言人和表现。所以低估是基础决定要素,政策只是一种表象和表现。

凌通认为投资人应该深抓根上的原因,过分研究政策往往会陷入追踪政策,比如跟踪领导每天的讲话、跟踪证监会每天发布的公告,这样追踪的过程中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过度低估后政策必然会出现。看上去好像政策决定了走势,其实是市场的估值决定了走势。比如在3400点回落的过程中,凌通认为这种回落是合理的,但是这个回落又不足以引发全面的危机和崩盘,我们所以有这样一个看法,是因为凌通的伙伴们认为整体上估值并不高,当然也不低,问题出现在市场走得太猛太急,太想一步登天了!过程上有点不合规律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中国股市有投资机会,但是也不是一个月就涨百分之几十。

所以凌通认为资本市场走的太不规范,所以应该调整,当调整到七、八百点跌幅的时候,就完成了修正。因为在全世界的基本面上,都已经发生了反转,全世界资本市场都已经表现了平均50%以上的上涨,而中国股市在调整800点的时候,调整之后也没有太过严重的泡沫,在过程上也得到了修正,加之金融危机的泥潭刚刚走出,刚刚从金融危机的泥潭走出来的整体经济也不能接受一个重新崩盘的资本市场,所以基于这样的对宏观基本面、资本市场、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凌通就认为在2500到3000点这样一个合理波动区域重新孕育机会都是合理的。在破2700点之后出现了总理喊话、证监会表态、社会其他行政机构发表了不希望股市暴跌,希望股市启稳的观点,这些政策观点强化、印证了凌通的判断,政策出现后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但是我们并不追踪政策,并不主动去研究政策,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凌通基本上没有看过任何的一篇财经新闻和经济新闻,我们并不主动追逐这个政策,因为你没法追逐政策,政策是市场和估值水平的反应和要求,在对政策的研究和判断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应该自己首先应该已经有了对整体估值水平、市场特征和价值度的基本看法,然后把政策作为一个辅助的要素,作为一个观察点来与自己所形成的判断进行互相印证,而不要追逐政策。单纯基于纯粹的政策观点形成自己的判断,那样就是没有根基和基础的判断,有可能是有问题的,先对市场的状态,先对无形之手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先对估值水平做一个结论,然后适当关注政策新依据的意图,结合自己的主观判断,形成最终的结论,把政策也纳入自己的整体看法中,而不是把政策作为一个核心依据。

所谓的听党的话,做党的好孩子这个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把政策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不是根本的方法,政策并不必然等效于低估。虽然在中外股市中正常和调控者基本上都是在高位释放利空、低位释放利多,大部分的情况下政策和信息意图就是市场估值水平的一个反应,但是政策并不是必然的低估,早年老是《人民日报》发社论,有的社论是有效的,平抑了泡沫,抑制了过度低估,但是有的社论也并不是完全反映了市场的高低估。

资本市场上它自身的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基础规律,谁都是在价值规律的约束下进行交易的,政策也是一个主体,虽然这个主体很重要,但是它客观上并不能够为所欲为,事实上资本市场永远不允许某一个主体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见行事,哪怕这个主体短期内能够行事,最终决定一切的还是价值规律,还是根本的王道,还是根本的无形之手!所以投资人还是先研究无形的价值是水平和估值状态,然后形成一个结论,之后适当参阅一下政策。只依据政策做投资未必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