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者行为特征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8-06
巴菲特在选接班人的条件中并没有谈到估值问题,而是重点强调了独立思考,同时要求接班人要理解市场机构 投资者的行为特征,巴菲特的这种要求一定是有他深刻的道理的,这也意味着投资人都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市场主流机构投资人的行为特征。以 中国为例,中国股市的机构投资人最为典型,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基”独大,一个 基金占据市场接近半壁江山,从而成为市场上生杀予夺的角色,基金决定市场的具体走势。虽然 价值和 经济规律根本决定市场的大的趋势与 方向,但是在中小的具体的环节,基金百分之百控制着中短期走势,所以基金的行为特征就决定了中国股市的走势特征。
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基金的行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中国基金的行为特征,大体上凌通观察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抱团取暖,就是即使我不能够超越同行,我也决不能接受被同行甩在后面的局面,所以中国基金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定要和同行混在一起,要演大合唱,不希望也不想成为一个独唱者。我们可以看到,十几年来基金业发展过程中,几十家基金的投资水平从来很难分得很开,大家大部份是挤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基金抱团行为特征的结果。为什么要抱团呢?原因是因为在基金经营过程中,基金的持有人在买基金的时候有一个心理,喜欢买排在前面的基金,喜欢买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这恐怕也是全世界基金投资人的心理,所以如果哪一个基金 长期明显的跌到了倒数第几,那么这个基金就不能够募集到足够的份额,从而基金就难以生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基金并不在意绝对的收益和长期的回报,而只在意使自己不明显的落后于其它基金,当然,能够明显的领先那更好,可是明显的领先并不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大部份基金都采取了盯死其它人的策略,也就是说,我涨的时候可以不当第一,但是我要和大家取得相近的回报,这样基金投资人就不会因为我成绩太次而不继续认购我的份额,在跌的时候我也不怕损失超过50%,只要和大家的平均成绩相一致,那么我就没有问题,经营风险就没有了。所以中国的基金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和同行分不出来,于是这就造成了其它基金的 股票上涨,市值增长的时候,所有的基金都会想办法让自己的市值增长,从而继续保持不相上下。至于怎么样让自己的基金净值增长与对手保持不相上下,很 简单,巨资拉抬,不断的推高自己手上股票的价格,至于这个价格合理不合理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保持与同行的不相上下,确保经营无风险。当市场下跌的时候,下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与同行拉开距离变成了一个明显的落后者,为此,想尽一切办法拖住自己的重仓股,以便与同行保持相同的跌幅,彼此成绩不相上下,这就是中国股市最基础的特点。这个机构投资人的特征导致了中国股市上涨的时候会抑制不住的涨,为什么,只要有一个基金敢拉抬自己的市值,其它基金都会紧紧的追随,从而使得市场可以长期狂涨,越是涨得快,后面的速度越快,为什么,上涨的时候总是有几个基金拉抬自己的市值,在几个基金拉抬市值的时候,就刺激了其它基金强烈的拉抬欲望,于是就出现了越涨越涨,这个行为特征导致中国股市从本质上就没有内在的涨跌自我调控机制。而在跌的时候,要么就是护盘,拖住自己的重仓股,要么就是疯狂的割肉,让自己手中充满现金,这个机制也造成了下跌止不住,因为在下跌过程中持有现金是最佳的策略,故而大量的机构为了排名,为了不至于跌得很难看,大量的套现,最后就造成了价值已经明显出现还在不断的下跌。
中国机构 投资者的另一个特点是永远能跑赢指数和大盘,这是一个十多年来的客观统计数据,就是中国的基金总是能跑赢大盘——无论上涨还是下跌。所以出现这个原因,是因为有深刻的市场结构。中国大盘的走势其实是基金做出来的,基金能够控盘,换句话说,其实基金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庄家的程度,比早年的庄家还庄家,它能整体控制指数,这就是基金能够永远跑赢大盘的原因,因为大盘走势是它做的嘛。就像一个射击选手一样,他打出子弹以后,照着弹孔旁边画一个圆圈,这样他永远都是十环。这种做法,他是打哪儿指哪儿,而不是指哪儿打哪儿。所以目前中国股市正处于一种不断地创新高——创新高,拉阳线——拉阳线的阶断,这是因为中国基金管理者唯恐与同行拉开距离,在一部份人拉高市值的情况下,刺激另一部份人拚命追随拉高市值,而在这个过程中,最终的结果就是实在大家玩不下去了,实在没法进一步往高处拉的时候,找一个理由——所谓的金融危机,所谓的二次金融危机,三次金融危机,然后哗啦下来,这就是中国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以及导致中国股市这些规律性特征背后的机构行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