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9-05-28

《道德经》中有一段对道的特征进行具体描述的话语,指出道有三个宝贵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揉顺,这是老子长期主张的一个原则,坚持揉顺原则终将能成就事情。第二个特征是收敛,换言之就是不扬狂,不嚣张。第三点特征是不敢为天下先,只有不为天下先才能成为即成事实的拥有者和主宰者。

老子所谓的“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说,你作为一个追逐者,由于不为天下先,大体上就避免掉了某种探索性的风险,而且还可以成为即成事实的拥有者。就是说,你慢下半步,当事物自然形成后,你过去只要“顺手一捡”就可以掌握了,这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的理念。老子关于道的这三个特征,我比较赞成前二个。关于“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些疑惑。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某个股票快速下跌了,或者说这个股票非常冷门,没有人参与,股价走得非常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你买这个股票,你就是为天下先了,那么,你由于为天下先,就要承受老子说的探求性风险。由于没有人关注这个股票,可能在你买后,它更低迷,或者说,买入后长期低迷,当然,最终你也有可能因长期持有而获得投资收益。如果你不在它无人关注的时候买,而等它反转或者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时候买,也就是说,象老子说的那样,不敢为天下先,作第二、第三个介入者,那么,此时介入虽然没有买到极低价,但是,这个股票已经开始由低迷转为日益被关注,甚至好消息频发,股价开始起动了,你买后,它可能快速上涨,你不需要拿很久就可以获利。这就如老子所说的那样,你成为了这个股票股价开始上涨这个即成事实的得利者,因为,事实已经形成后,你只要过去“一搭便车”就能获利。实际上,这种做法很类似于趋势交易的后买不要先买。

巴菲特的作法是相反的,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巴菲特去年10月就号召买股,并且积极建仓,现在看来,其股票不少已被套。历史上,巴菲特也没有抄到过底,他是一个先行指标,他买入股票的半年或者一年后,市场才会回暖。也就是说,巴菲特基本上是敢为天下先的。有一种理念认为,巴菲特钱多,必须要先买,但实际上,钱多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巴菲特钱再多,美国市场的流动性恐怕也是能满足巴菲特的购买需要的,所以,并不是钱多的原因。显然这里面,巴菲特是有意敢为天下先的,只要他看好,他就赶快进场,并不在乎还可能有50%的下跌。在这里,投资过程中敢为天下先,敢在股票股价极其低迷,无人去参与,无人去发现和无任何利好的情况下,就基于股价低估的理由先他人一步钻进去,并不在乎买入的股票是不是回暖和是不是有大量资金关注,这就是巴菲特的基本做法。

按老子的意思,是说不要在大家介入之前就介入。老子的说法套用到投资上,就是说别在别人没介入或没有好消息的时候就介入,要等待,要敢为天下后,要慢一步。慢一步的好处是能成为即成事实的得利者。当已经有了即成事实,反转了或有利多了,才介入了,这个想法和巴菲特的想法是矛盾的。根据价值投资原理,我本人认为,还是应该以敢为天下先为主,因为,当股价低估的情况真正发生的时候,股票实际上已经具有了绝对安全边际,至于价格什么时候回归和怎样变化,恐怕只有上帝能主宰。

我们把《道德经》中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提出来,并加以了分析,也为大家讨论提供参考。

2009-05-2708:36:53

东方哲学与价值投资:巴菲特是无中生有的大师

巴菲特曾经在给股东的信中提出投资者应该在不确定的时候买入的观点,原话是:“不确定是投资者的朋友,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恰恰可能是最佳的买入时机,投资者应该在不确定的时候买入。”巴菲特所指的“不确定”,用中国式的语言描述,就是指无好消息的状态或无具体上涨依据的状态。巴菲特的这段话用中国式的表达方式来说,那就是:“没有利多或没有上涨依据的时候,应该坚持买入。在没有具体上涨依据时买入反而可以产生出利润”。巴菲特的话实际是无中生有的另一种说法,其本质就是无中生有。


2008年底,人类金融史上最疯狂的恐慌来临时,巴菲特在危机最肆虐的时候,突然在纽约时报发表公开文章。文中巴菲特写到:


“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它地方,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已渗透到整体经济中,并且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短期内,美国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商业活动停滞不前,而媒体的头条也令人心惊胆颤。我一直在购买美国股票,如果股价价格继续保持吸引力,我的非伯克希尔净资产不久后将100%是美国证券。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快结束了。”


巴菲特这段话中,最最精典一句是:“如果你等到知更鸟报春,那么春天已经结束了。”这是无中生有思想的最形象的说法(巴菲特有极强的用大白话阐释复杂投资原理的能力)。等到知更鸟报春,春天的信息强有力地表现和暴露出来,这时春天已经结束了。当有利的证据和事实都表现出来之时,一切都已经趋于结束了。因此,无利好和到处充满了不确定时才是机会,反之,一切明朗时,就不是机会,就没有机会,机会已经消亡了。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春天就已经结束了。巴菲特用最形象的语言道出了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在无中买入,然后等待无中生有。”


巴菲特在他的文章还利用历史事实进一步阐述到:


“回顾一下历史:在经济大萧条时期,道琼斯指数在1932年7月8日跌至41点的历史新低,到1933年3月弗兰克林*罗斯福(RanklinRoosevelt)总统上任前,经济依然在恶化,但到那时,股市却涨了30%。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在欧洲和太平洋遭遇不利。1942年4月,美国股市跌至谷底后,见底反弹,当时距离盟军扭转战局还很远。同样,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经济继续下滑,通货膨胀加剧,但却是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机。简而言之,坏消息是投资者的最好朋友,它能让你以较低代价下注美国的未来。”


1942年,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节节败退,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但在美军完全没有扭转战场局势的迹象,完全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反败为胜的证据情况下,美国股市开始了强有力的反弹。在没有出现任何有利的军事局面之时,美国股市即使出现了一个中级牛市。而当战争发展到美国军队扭转劣势,并取得优势的时候,美国股市已经上涨了很多,上涨已经趋于末期和结束。美国股市当时为什么在美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出现中级牛市,具体原因一定是极其复杂的。如果你硬要找出那些原因和理由,实际是很难找到的。美国股市在美军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出现中级牛市,这个事实用东方的无中生有理论是很容易解释的,它完全体现了无中生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道理和逻辑。无中生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通变化法则。


回到中国股市。2008年,全球最大的一场金融和经济危机引起的强烈的恐惧,全面重创了中国股市。中国股市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暴跌几千点,最低到了1600点。而在1600点出现的时候,我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和当事人,虽然平时很少看报,也不关注互联网上的经济金融即时消息,但是,在我面前仍旧出现了各种各样对经济和股市的预测。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百分之九九点九以上的观点认为1600点绝对不是中国股市的底部,人们认为至少还会跌到1200点。很多在2500点就宣称这是中国股市绝对底部的人,也在1600点时有理有据地阐述指数会跌到1200点。客观地讲,当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与发布出来的数据和信息也的确证明经济很困难,中国08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飞速下降,各行各业表现出衰退和危机。我的一些在工厂工作的朋友,反馈的信息是他们已经放假回家了,他们工厂的几条生产线已经全部关掉了。市场的预期,股价的走势,经济基本面的数据,以及现实生活中朋友们的困境都强有力地证明了,当时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根本不存在任何上涨的理由,除了风险以外根本找不到其它的东西。然而,就是从那时开始,仅仅几个月中国股市上涨了1000点,涨幅超过了60%。谁能解释这个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没有人能具体说得清楚,但是,如果退到东方哲学家的无中生有的理念下,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和自然了。真正的投资真谛就是,一个基本面健康的公司,在其股价没有任何上涨理由的时候买入,那么,你除了赚钱不会有其它结果。


巴菲特非常理解这个道理,他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归因于善于无中生有。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跟踪统计一下巴菲特近40年来是在什么时候买股票的。我的统计是,多年来巴菲特几乎从来没有在利好发布,形势乐观,好消息不断的情况下买过股票。他总是在没有任何上涨依据和理由,到处是危机、恐惧和悲观,到处真正存在不利局面和困境的时候买入股票,而且,越是在没有利多情况,越是在危机全面爆发的时候,巴菲特出手越重。


巴菲特是地地道道的无中生有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