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发现成长股?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07-10-29
如何发现成长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投资者在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很多投资大师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今天凌通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这实际并不是特别复杂的问题,在凌通看来,成长公司都有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我们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第六章所阐述的:“一切成长股它们的成长规律和前提是:长期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供给集中有限的少数公司手里,且长期生产经营简单,不易改变”。当我们认识了这一规律的时候,我们在寻找和发现成长股的过程中,只需要顺着以下由凌通所提供的思路就可以方便地发现成长股。对一个企业的成长判断只需明白它符合不符合“一切成长股它们的成长规律和前提是:长期需求持续稳定增长,长期供给集中有限的少数公司手里,且长期生产经营简单,不易改变”的规律,具体方法和程序是看:“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在什么环境下干这项工作?企业是怎么干的,谁在领导着干,过去干的怎么样?企业所拥有的物质条件怎么样,去企业亲自看看,我有结论了”。这是一个口诀,只要你把这几个问题搞清楚了,你自然就会知道谁是成长股。
下面我们来分别对这几句话进行分析:企业是干什么的?是你无条件需要知道的,只有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你才能把握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企业是干什么的,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很多重要经营特征,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度,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实际上它们都是由企业是干什么的这个基础条件决定的。比如:港口、机场、就比超市、百货的经营难度低的多,同时港口、机场的竞争要比超市、百货弱的多,这种差异是由港口、机场、这种公司的产品特征所客观决定的,这是一种先天性的优势,只要你干的是机场、港口行业,那么你比其它行业有先天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后天努力得来的,是产品特征决定的。
有很多成长企业它们的成长原因中,主要是由于企业所从事的产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知道企业是干什么的,是认识企业有没有长期竞争优势,有什么成长的基础。而且这个认识中,非常容易,非常简单,只需要稍加推敲就可以得出。
企业在什么环境下干,我们还是以港口做个比喻,虽然港口本身具有先天的产品特征优势,我们看一下,以下港口哪个公司更有成长性呢?盐田港、芜湖港,很简单,肯定是盐田港的成长性更高,因为盐田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港口,背靠珠三角,这个重要的基地,芜湖港是个内陆河港,它所依托的地区不如华南地区发达,因此未来成长性必然比芜湖港成长性强。同样具有产品特征优势,但出于不同的位置,企业的成长性就不一样。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的这本书里我们举过一个汽车行业的例子:美国著名的汽车企业福特公司虽然声名显赫,但福特目前正在通过与工会谈判裁减工人来避免亏损,反观中国的汽车企业目前虽然在质量、技术和销售虽然远不如福特,但中国的大小汽车企业家家过的都不错,这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差异所导致的。产品特征完全一样,但美国的汽车业已经饱和了,但中国的汽车业才刚刚兴起,这种环境的差异表面上看是地理的差异,实际本质差异是两个地区的产业生命周期的差异,国际上常有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已经处于衰落的产业,把它挪到发展中国家,就会迎来第二个春天,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一产业的生命周期有时间差。因此我们看产品相同下的环境的时候就很重要。要特别关注它,企业行业周期处于什么阶段。
第三个问题是企业是怎么干的?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我们举个例子:失业工人张三为了生计去擦皮鞋,他置办了一些简单工具就在一个闹市开业了,这种擦皮鞋方式可以让张三解决温饱,但张三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发大财,有人会问,难道擦皮鞋也可以发大财吗?当然可以。我们再来看一下,新毕业的大学生张小三是怎么擦皮鞋的,张小三设计了一个擦皮鞋连锁公司,他负责对这个公司的形象进行设计,公司只从事鞋油和擦鞋工具的订购以及对擦鞋技术的研究,然后对外招来加盟商。共同打造一个连锁品牌擦鞋企业,这种情况下张小三的擦鞋方式要比张三的擦鞋方式盈利能力强一万倍,显然,同是擦鞋,不一样的擦法,盈利能力和成长情况就不一样,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就专门向读者推荐了一个美国连锁理发企业,显然林奇的推荐主要看重了这个企业连锁的方式。所以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做法,不同的经营模式,最后的发展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看企业是怎么干的这句话的含义。
在资本市场上有很多传统的老的商场,这些商场都是在计划经济所形成的当地最大的商场,但是这些商场现实的经营情况都不怎么样,而一些新型的连锁商场股价却连续上涨,这主要就是他们商业模式导致的,同一个行业,不同的商业模式,有的就先天有利于成长,有的就先天不利于成长。
四、看谁在领导着干?我们还是举例在连锁擦鞋行业,张小三领导的公司蓬勃发展,不久另一个创业者李小四加入了这个行业,李小四为人真诚,勤奋富于管理能力,很快李小四的公司也快速发展,形成了张小三、李小四竞争的格局,在竞争过程中,张小三安于现状,自以为有先发优势,行为保守,而李小四积极进取,不断改革,后来的结果是什么呢,读者自然会知道。同样的行业,同样的经营模式,不一样的人结果不一样,谁在领导着干,结果非常重要,所以选成长股一定要选人。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相同的行业、相同的经营模式、不同的领导人导致公司发展不一样的最经典案例就是我们在《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这本书里所谈到的乳业双雄蒙牛和伊利的例子。在书中我们认为蒙牛和伊利不仅是产品一样、经营模式一样,而且处于同一城市,两大公司的主要领导人过去都是一个企业的同事,蒙牛和伊利几乎是孪生兄弟,但后来的发展小兄弟蒙牛以不可阻挡之势超越了老大哥伊利,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蒙牛的领头人牛根生要比伊利的前带头人郑俊怀的心胸、境界要高。牛根生和郑俊怀的差异导致了蒙牛和伊利的差异,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实例,有兴趣的读者你也可以去看一下《你也可以成为巴菲特》的的详细介绍。
剩下的:“过去干的怎么样?企业所拥有的物质条件怎么样,去企业亲自看看,我有结论了”限于篇幅我们下一节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