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给贵州茅台的建议信

文章来源:凌通盛泰发布时间:2019-05-23

此信已经在5月16日发给贵州茅台,贵州茅台已经收到,核心管理层委托秘书表达了谢意,我以此信为基础将信中的主要内容发表到5月18日的《证券市场红周刊》。以下分别是我写给贵州茅台的信和发在《证券市场红周刊》的文章。

 

     董宝珍给贵州茅台的信


尊敬的***、***:


       你们好!


       渠道改革方案公布后,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和意见。国际投资人也非常关切和焦虑。现在资本市场上隔空喊话日益引领群众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市场氛围使我有另一种担心,会不会在29号的茅台股东大会上出现复杂局面。毕竟参加这次大会的人数创历史新高,而背景又出现了如此严重的情绪化情况和复杂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我产生了一些具体想法,并且提出一个用收取特别环保费化解分歧的思路

 

       第一、资本市场上情绪反应规律性会走向群体性非理性,资本市场的几万社会公众股东,众多看热闹的媒体,极容易让问题快速发酵,走向失控。茅台需要提高对资本市场发生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层级,建议成立应对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至少包括一名党委委员,一名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和一名董事会独立董事,确保核心决策层能够直接快速知晓情况,及时有效应对。

 

       第二、建议茅台领导层和贵州省主管领导,与所有独立董事召开一次深度交流会,因为独立董事知道更多的资本市场情况和资本市场的法规,与独立董事的商讨有利于避免在政策制定和颁布后产生与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分歧和与资本市场监管的冲突。

 

       第三、需对29日股东大会的复杂性进行压力测试,假设各种情况,准备预案。为准备股东大会,需要与贵州茅台的前十大股东,或者主要投资人考虑主动沟通,把问题提前疏导。在股东大会前可以在线上进行一次与投资人开放交流,以了解大家的要求和情绪。通过适当开放沟通渠道,公开表达或者通过其他某种通道表达沟通交流和协商的姿态,使市场中的主流逐渐走向理性沟通和理性对话的局面,逐渐培养一批对话派,化解对抗派引领舆情和群众的趋势。

 

      第四、要把资本市场和证券法规纳入到决策的考虑范围。企业由于是上市公司,他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约束,这些法律法规在某些时刻,甚至可能决定企业的最终走向。2004年,当时我在内蒙古参加过伊利股东大会。那时证监会正在推出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改革,让独立董事代表社会流通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这个政策刚推出的时候,在伊利股份出现了核心管理层与独立董事的矛盾。于是,核心管理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了独立董事,虽然这个罢免流程完全合法,但是与当时中国监管层推动独立董事制度相矛盾,使得监管层不接受这种罢免,于是监管层介入伊利的内部矛盾,最终成为影响伊利公司走向以及所有当事人利益的重要因素。事后看,当时伊利公司不太知道上市公司需要理解监管层的意图,甚至需要尊重监管层的政策意图!资本市场监管层在特定情况下会介入企业内部事务,成为影响公司走向和政策实施的重要力量,目前茅台要把监管层的因素,作为一个变量考虑进来。

 

      董宝珍:以特别环保费化解分歧的思路

 

     当前问题卡在何处?解决的思路在哪里?以下是我通过调研后形成的解决思路。


      这次渠道改革措施公布后,市场所以比较抵触,我调研后发现原因有两点


      第一、渠道改革导致出现新增利益,资本市场部分社会公众股东认为现在的新增利益分配方式,虽没有使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受损,但是也没有出现在新增利益分配过程中他们希望得到的获利,在新增利益分配时没有得到利益是投资人抵触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投资人对成立集团销售公司感到恐惧,人们担心集团销售公司成立后,会和现有的股份公司销售公司形成长期的同业竞争,在两个销售公司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未来利益最终逐渐的留到集团销售公司,从而股份制公司的长期价值下降。资本市场投资人真正的担心,真正抵触的是集团销售公司成立后,股份制公司的独立性丧失,股份公司的长期价值和长期可预期性消失。人们无法准确预测股份制公司的未来是导致抵触的根本原因。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是“长期投资人最怕被投资公司长期确定性消失,长期可预测性消失,这对人们的压力大到不能承受。”此种情况下,投资人会选择卖出,不想卖出的投资人就会寻求改变方案。投资人并不怕,从而也不必然拒绝一个明确的经济损失,怕的是未来不确定。如果你告诉他未来每年会减少50个亿的收入损失,那么他可以现在就准确的算出未来5年、10年、20年的公司价值。但是如果他面临的情况是未来到底公司的收益变化是多少是不可知晓,无法预期的,那么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恐慌和焦虑,他就会要么卖出,要么就强烈反对。

 

      这是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我跟一些投资机构接触,发现越是投资规模大的老牌投资机构,越在意后者,越认为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经营独立性和可预期性。人们甚至表示上市公司保持对茅台酒经营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唯一性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希望从茅台酒的经营中获得一部分利益,这些机构投资者认为在符合证券市场规范的原则下是可协商,可接受的。直接明确每年给地方政府多少钱,人们当然不完全心甘情愿接受,但是不认为这个事情不可以协商,但是如果再成立一家公司,同时和股份公司一起销售茅台酒,人们担心并认为后续茅台的长期确定性就模糊了。这种情况投资者就会要么卖出走人,要么倾向拒绝。

 

      跟投资者接触后,我发现大的投资机构,能接受额外地向地方政府支付可量化的钱,但是不能接受再搞一个销售公司!

 

      于是我构思了“以金钱换上市公司的独立性的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设立一个贵州茅台特别环保费的支出项,由贵州茅台股份公司每年按照主营收入的一定比例划给贵州省政府,然后用这个钱满足地方政府的需要,之后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地方政府要承诺未来茅台酒的销售和经营唯一的由上市公司来承担,地方政府、茅台集团不再从事和上市公司有同业竞争的茅台酒经营。方案本质上就是用额外向地方政府付特别环保费的方式,来获得上市公司的唯一经营茅台酒的确定性身份,既符合资本市场的规则,也为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提供长期的确定性。

 

      这个方案,我接触几个规模大的投资者,也和几个个人投资人交流后,还没有遇到拒绝,反馈说可以谈!他们表达了一个思想,再成立一个集团销售公司的目的是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不设新销售公司直接从上市公司收取特别环保费用,等效于设销售公司经营获利,自己不要经营,直接拿钱就可以。特别环保费的含义是为了保护赤水河的河水,保护上下游生态,贵州省基本上不能发展带有污染的产业,这样就抑制了贵州省经济发展选择的多元性。而放弃这种发展选择多元性保护了贵州茅台的利益,因此客观上也需要贵州茅台为此付出补偿,这也是合理的。这就是特别环保费用的含义,以特别环保费用的名义向地方政府支付更多的钱,然后地方政府在承诺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唯一经营茅台酒,从而化解这次分歧和矛盾,这就是我的想法,不知妥否?

 

      我已经把这个思路在几个茅台股东集中的场合与股东交换意见,结果很令人振奋,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支持这个思路中的方向,百分之五十的人同意如果政府保证贵州茅台股份公司是茅台酒唯一的生产销售主体,大家同意股份公司每年主营收入的10%交给政府。


      董宝珍:我可以协助做一些事情

      

      事情发生后,完全超乎我的想象。几天前,主要的投资方,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国外机构投资者和媒体界的人纷纷找我交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看到了事情的艰难性和复杂性,觉得应该推动这个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真正擅长的是分析问题,发表文章,现在舆论场上已经没有发表文章的空间了,只要敢发表文章,就会有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脏水,在这种情况下,我转向了背后利用相对的认识一些投资人,包括外资,来提出思路和沟通交流渠道,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我感觉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各个利益相关方交流管道不畅通。各类投资人都很焦虑,很着急,但是没有一个交流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我在历史上认识各方面的投资人,也被茅台公司礼遇,所以我倒是可以扮演一个传递消息,沟通交流的角色,公司在这方面如果有需要请随时通知我。

 

       我将在5月27日晚上赶到茅台镇,准备参加股东大会!

 

       此致,

敬礼!

董宝珍

2019年5月16日

  


    下面文章发表在证券市场红周刊


     化解茅台营销渠道改革分歧,收取特别环保费或是思路之一。

          

      贵州茅台集团成立营销有限公司方案公布后,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和意见,国际投资人也非常关注。在笔者看来,有一些言论过度强调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对立,无视大小股东的利益都来自贵州茅台的健康发展,有些以维权为旗号的股东在为自己增利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保护贵州茅台这个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利益的基础!舆论层面出现民粹化趋势,使得温和沟通交流的空间被不正常抑制,谁一旦公开表达承认包括地方利益在内的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进行理性温和沟通,就会引起情绪化反对和污名化。


      当前问题卡在何处?解决的思路在哪里?以下是我通过调研后形成的解决建议,其中“收取特别环保费”化解分歧是主要思路。

 

      贵州茅台主动沟通的姿态, 多方式进行交流 。     

 

      首先贵州茅台需要提高资本市场发生情况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层级,必要时成立应对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至少包括一名党委委员,一名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和一名董事会独立董事,确保核心决策层能够直接快速知晓情况并及时有效主动应对,而不是事情发酵,被动应对。

 

      就集团成立营销公司事态的发酵,茅台高管,甚至包括地方利益的代表与所有独立董事召开一次深度交流会,因为独立董事对资本市场的情况法规了解更专业,深度交流有利于避免在政策制定和颁布后产生与投资人的分歧,符合资本市场监管的方向。

 

      股东大会前,可与公司前十大股东或主要投资人主动沟通,在股东大会前把意见提前交流。此外,股东大会前可以在线与普通投资人开放交流,以了解各方面的要求和情绪。以此做出注重交流和协商的姿态,让事情逐渐走向理性沟通和理性对话。

 

      贵州茅台应把资本市场和证券法规纳入到决策的考虑范围。


      如果企业是上市公司,就会受到资本市场基本规则的约束,甚至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决定企业最终走向。2004年,资本市场推出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改革,让独立董事代表社会流通股东参与企业的经营。政策刚一推出,在伊利股份就出现了核心管理层与独立董事的矛盾。于是,伊利核心管理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了独立董事。虽罢免流程合法,但与监管层推动的独立董事制度相矛盾,使得监管层不接受罢免结果并介入了伊利的内部矛盾,最终成为影响伊利公司走向的重要因素。资本市场监管层在特定情况下会介入企业内部事务,成为影响公司走向和政策实施的重要力量,因此茅台要把监管层的因素作为一个变量考虑进来。

 

      新公司带给股份公司不确定 是投资人最大的担忧。

 

      当前问题卡在何处?解决的思路在哪里?这次渠道改革措施公布后,市场所以比较抵触,原因有两点:


      一是,渠道改革出现新增利益,部分社会公众股东认为新增利益分配方式虽未使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受损,但也未出现在新增利益分配中他们希望得到的获利。因此,在新增利益分配时没有得到利益是部分投资人抵触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最根本,最重要原因。


      二是,投资人对集团成立销售公司感到恐惧,这是投资人真正的担心,担心集团销售公司会和股份公司的销售公司形成长期的同业竞争。且在两个销售公司同时存在下,利益最终留到集团销售公司,股份制公司的独立性丧失,股份公司的长期价值和长期可预期性消失。


      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是“长期投资人最怕被投资公司长期确定性消失,长期可预测性消失,这对人们的压力大到不能承受。”此种情况下,投资人会选择卖出,不想卖出的投资人就会寻求改变方案。投资人不怕一个明确的经济损失,怕的是未来不确定。如果你告诉他未来每年会减少50个亿的收入损失,那么他可以现在就准确的算出未来5年、10年、20年的公司价值。但是如果他面临的情况是未来到底公司的收益变化是多少是不可知晓,无法预期的,那么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恐慌和焦虑,他就会要么卖出,要么就强烈反对。


      笔者跟一些投资机构接触,发现越是投资规模大的老牌投资机构,越在意后者,越重视上市公司经营的独立性和可预期性。甚至有投资人表示,在保持上市公司对茅台酒经营在生产和销售独立性和唯一性情况下,地方政府合理合法的从茅台酒经营中获得一部分利益,是可接受也是可协商的,因为拿走的费用是确定的。可如果再成立一家公司,同时和股份公司一起销售茅台酒,有投资人就认为后续茅台的长期确定性就模糊了。这种情况投资者就会要么卖出走人,要么倾向拒绝。

 

      征收特别环保费” 或是化解分歧主要思路。


      我通过调研后形成的解决思路,觉得应该推动这个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收特别环保费或是主要思路之一。

 

      跟部分职业投资者接触后,笔者发现大的投资机构,能接受额外地向地方政府支付可量化的钱。于是笔者构思了“以金钱换上市公司的独立性营销的方案”。


      具体来说,就是设立一个贵州茅台特别环保费的支出项,由贵州茅台股份公司每年按照主营收入的一定比例划给贵州省政府,然后用这个钱满足地方政府的需要。那么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地方政府要承诺未来茅台酒的销售和经营唯一的由上市公司来承担,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不再从事和上市公司有同业竞争的茅台酒经营。方案本质上就是用额外向地方政府付特别环保费的方式,来获得上市公司的唯一经营茅台酒的确定性身份,既符合资本市场的规则,也为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提供长期的确定性。


      因为再成立一个集团销售公司的目的是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不设新销售公司直接从上市公司收取特别环保费用,等效于设销售公司经营获利,自己不要经营,直接拿钱就可以。特别环保费的含义是为了保护赤水河的河水,保护上下游生态,贵州省基本上不能发展带有污染的产业,这样就抑制了贵州省经济发展选择的多元性。而放弃发展多元性保护了贵州茅台的利益,因此需要贵州茅台为此付出补偿,这也是合理的。这就是特别环保费用的含义。


      我曾把这个思路在几个茅台股东集中的场合与股东交换意见,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支持这个思路中的方向,百分之五十的人同意如果政府保证贵州茅台股份公司是茅台酒唯一的生产销售主体,大家同意股份公司每年主营收入的10%交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