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董宝珍电台(796):银行包含重大投资机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文章来源:董宝珍发布时间:2021-12-19

点击收听:银行包含重大投资机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018年我在广州讲,有一种逻辑决定了银行股的经营将会复苏和反转,那时我并没有提供反转的客观数据,因为当时除了逻辑没有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再次来到广州的时候,逐渐的就展现了银行经营数据逐渐复苏的事实。

到今天,复苏的事实只需要用感官,就可以感知到,完全不需要用大脑进行思考。按照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已经充分可以用感官感知到,估值修复其实早应该发生了,但是他就没有任何反应,这就是当下这个时点上最大的特殊性,也是最大的价值来源。

接下来我就用具体的历史数据来说明当下的时点是多么的宝贵。我们先回到历史,这个是1989年巴菲特开始买富国银行的全记录,1989年加州地区出现了房地产危机,市场预期富国银行将出现巨额坏账,于是股价开始下跌。在下跌一段时间之后,巴菲特买入85万股富国银行,根据全球价值投资的实践,一般来说价值投资买了之后,随之会规律性的,发生股价进一步的下跌。

这是1989年巴菲特买入85万股富国银行之后,富国银行股价再次下跌,基本上是腰斩。在腰斩之后的1990年,巴菲特买入415万的富国银行,也就是下跌之后巴菲特被套,巴菲特反手5倍的买入量,回应自己被套。

被套之后,到了1991年,富国银行开始筑底,巴菲特也没有什么动静,到了1992年富国银行股价开始上升,1992年底,伯克希尔在中国银行上的投资量已经占到了富国银行总流通股的近1/10,这个时候富国银行到1992年底股价上涨,给伯克希尔公司带来了29%的回报,注意这个时候已经是首次买入第三年之后了。

大家看当1992年富国银行股价上涨29%之后,伯克希尔公司是再买入的,伯克希尔公司在上涨初期又买入135万,到1993年,伯克希尔在富国银行上的投入获得100%的回报。

这个时候巴菲特从第一次买入到获得100%回报,已经过去4年,而且我们再次看到100%上涨之后,巴菲特又买入43万股,巴菲特这个时候还是一个买家,而这个时候的买入已经是在翻倍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95年的时候,伯克希尔在富国银行上的获利是247%,到1997年,伯克希尔累积回报是551%,这个时候巴菲特卖出了60万股,这是那一次价值投资界经典案例的一个回顾。

我的问题是:巴菲特在富国银行上的这一次大手笔操作,为什么最后能获利?是不是直接的原因是富国银行的净利润在明显衰退之后,随之在一年或几年之后开始明显的大幅上涨,直接使巴菲特获利的原因是富国银行的经营净利润经历衰退之后没有持续化,而是随之复苏并创出新高,是不是这个原因?

假如富国银行经历衰退持续下去,巴菲特的投资将会血本无归,是这样吧?直接的原因是净利润复苏了,没有像市场的悲观预期走向破产,没有像雷曼那样破产。由于没有破产,而且还创出净利润的新高,所以巴菲特的获利,这是直接的原因。

我再追问一下,富国银行在那一次危机下净利润没有持续衰退走向破产,而是发生了净利润先衰退后回归是一次偶然事件,还是规律性事件?我展示了一个股神的经典案例,按年给它解剖,一段一段的解剖。然后我又点出直接获利的原因是净利润衰退之后再复苏,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走出了净利润先衰退再复苏,先衰退再复苏,尤其是再复苏,是一种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是一定要复苏,还是说可能复苏也可能不复苏,大家想过没有?

是行业规律。如果你把钱投入到这个标志物,然后等着它复苏上涨,任何股价上涨都要依赖净利润上涨,那么净利润上涨如果是规律的,你就肯定赚钱,如果净利润上涨是或有的、是可能的,那不叫投资,那叫押宝或者叫赌博。

银行业在10年就会遭遇一次资产质量危机,当资产质量危机发生的时候,银行将大规模聚集,导致当期净利润大规模衰退,有时候还会负增长,有时候还会亏损。然而作为银行产业,它本来就是管理风险的,一段时间积累所形成的不良资产,对于银行来说是常态课题,它只需要集中计提把问题资产处理完之后,就再一次的轻装上阵,这样一个客观的、根植于银行业内在的业务特征,就形成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我总结出的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时必然的变化规律,这个话中的关键有很多必然,只能是这样,不这样不可能。

我曾经讲过,赚钱的概率是99.99%,不是100%,我不投!因为当你赚钱的概率是99.99%的时候,是高概率事件,但是高概率事件也是概率,概率就跟赌博分不出来,价值投资是一定投100%的,是一定你获利的4毛买一块一定获利6毛,所以他未来的好的变化必须是在你投钱的时候一定要发生,如果没有这个一定要发生,你就是赌博。

所以我们看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它有必然的变化规律,这个必然的变化规律包括这么几点:

1、营业收入不会受到资产质量的影响而减少。

我们说资产质量恶化了,银行的净利润衰退了,可是这个净利润衰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成本上升导致的,不是收入萎缩导致的,收入是净利润的妈妈,收入是母鸡,净利润是鸡蛋,真正的风险是收入萎缩,但实际上在资产质量恶化的时候,收入是不减少的,收入是价值的源泉,收入不会因资产质量恶化而减小,这是第一个规律。

2、减值损失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先以指数式上升,先飙升,减值损失是放在成本项的;成本直升机式上升,然后以指数下降,尤其是西方的银行都是这样,中国稍微缓一些。

3、净利润跟减值损失是反的,净利润先指数下降,后指数上升。

也就是说减值损失在资产质量恶化时,它的轨迹是A型,而利润它的客观不可逆转的必然变化是V型,然后在这两个客观规律之下,资产质量恶化结束后,银行的收入和利润水平会同创新高,这就是过去400年来,人类有了银行以后,银行每10年或者20年发生一次资产质量危机的时刻,规律性的变化特征,这些规律性的变化特征大家同意吗?

看一下具体,富国银行给我们留下的具体的客观数据。在1989年前后,富国银行的主营收入持续上涨,也就是说在整个资产质量恶化的时间窗口,富国银行的主营收入根本就没有受影响,这是当时的事实。

然后我们再看富国银行的减值拨备,就是它的成本,成本直线飙升,然后在高位停滞了一年,再直线下降,是一个典型的A型,由于减值准备是成本,成本都成了A型走势了,所以净利润就成了V型走势。

于是实际上在这个地方下注银行做多其实包含着一个规律性模式,所以最重要的是未来的美好一定是100%发生的,一定是坚定不移的发生的。